Page 16 - 國考各科總整理
P. 16

2018年2⽉18⽇ 星期⽇
                    我們已經知道了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要常⽤朗讀和訓釋去融會貫通,⽤思考和探索去
                理解,⽤尋師訪友來把握,從⽽達到排除所有乾擾去潛⼼修煉。使眼不再看不該看的、耳不再聽不該
                聽的,嘴不再說不該說的,⼼不再想不該想的,以達到完全醉⼼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如同眼好五⾊,
                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思就只想著如何造福天下。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
                慾⾯前你就不會有邪念,⼈多勢眾你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你的信念。活著是如此,到
                死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有操守。有德⾏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隨機
                應變。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隨機應變,那就是完美的⼈⽣了。到那時上天會為你顯現它的光明,⼤地會
                為你顯現它的廣闊,君⼦最應該珍惜的就是⾃⾝德⾏的完美了。





                吾嘗終⽇⽽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望矣,不如登⾼之博⾒也。登⾼⽽招,臂非加長也,
                ⽽⾒者遠;順風⽽呼,聲非加疾也,⽽聞者彰。假輿⾺者,非利⾜也,⽽致千⾥;假⾈楫者,非能⽔
                也,⽽絕江河。君⼦⽣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1.本段引⽂主旨,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終⽇胡思亂想,不如利⽤時間多學
                (B)登⾼,才能看得遠;順風,才能喊得遠
                (C)君⼦善於利⽤外物,努⼒學習,因此成就更⼤
                (D)要⽣活⽅便,必須學習開⾞和駕船

                2.「吾嘗跂⽽望矣,不如登⾼之博⾒也」句中的「跂」,意思是:
                (A)歧路
                (B)坡地
                (C)提起腳跟
                (D)⾺路

                3.「君⼦⽣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句中的「假」字,意思是:
                (A)假想
                (B)假冒
                (C)假設
                (D)假借

                4.「非能⽔也,⽽絕江河」句中的「絕」字,意思是:
                (A)斷絕
                (B)橫渡
                (C)阻礙
                (D)絕命


                荀⼦<勸學論>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處看得
                廣闊。登到⾼處招⼿,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在遠處也看⾒;順著風呼叫,聲⾳沒有比原來
                加⼤,可是聽的⼈聽得很清楚。借助⾞⾺的⼈,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千⾥,借助⾈船的⼈,並
                不是能游⽔,卻可以橫渡江河。君⼦的本性跟⼀般⼈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善於借助外物罷了。



                (C)、(C)、(D)、(B)





               !1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