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Adobe Photoshop PDF
P. 58

被动加入与主动退出:日本参与国际捕鲸机制研究



              时,日本和挪威、荷兰三个主要的捕鲸国便威胁                                  对于日本而言,退出并非拒绝履行国际捕鲸
              提出要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35] 。这也看出日本加          机制规则的最优选择。日本虽然之前也有退出国
              入国际捕鲸机制的被动与不情愿,但日本一直并                             际机制的前例,但一直以“环保大国”标榜自己
              未放弃在国际捕鲸机制中将问题导向引入对己有                             的日本选择退出国际捕鲸机制,还是遭到多个国
              利的方向。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期由于联                        家和动物环保组织的反对。日本承诺恢复商业捕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和鲸鱼种类的日趋减少,                            鲸之后将捕鲸活动限定在日本领海即海上专属经
              越来越多的反对捕鲸的国家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                            济区内,并承诺会为海洋资源的持续发展不会以
              使得国际捕鲸委员会反对捕鲸国家的数量超过了                             捕杀鲸鱼的方式进行科研工作,作为国际捕鲸机
              支持捕鲸国家的数量。彼时正是国际环境保护浪                             制的观察国为国际捕鲸会员会提供相关数据。所
              潮风起云涌之时,各国的外交导向都开始重视环                             有这些承诺未来是否兑现还待观察,但日本因为
              保,将环境议题纳入外交决策当中,1972 年的联                          个体利益挑战国际机制的恶劣行径是对国际机制
              合人类环境会议呼吁禁止 10 年商业捕鲸。但是当                          规范性和有效性的严重挑战。日本的退出充分印
              美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年会开                          证了国际机制的维持需要参与国家与机制之间的
              始到 80 年代提出禁止商业捕鲸提案,却遭到来自                          良性互动。国际机制通过对参与国家的制约而形
              日本等国家的反对而未获得通过,国际捕鲸委员                             成自身的逻辑,是否加入国际机制是国家的选择,
              会 1983 年规定全面禁止商业捕鲸行为,1986 年                       而一旦加入应当受到机制的约束。而作为机制的
             《禁止捕鲸公约》生效,大多数国家响应国际捕鲸                             参与国家也应该在国际机制引导的框架下来追求
              机制开始反对商业捕鲸行为。日本并未放弃努力,                            自身利益。国家要想在其所在的国际机制中有所
              近年来日本一方面利用国际捕鲸机制相关规定的                             作为,就要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机制的要求并遵守
              漏洞、制造国内舆论等手段提出新问题,借此达                             机制的规范。如果机制本身不具备强制性,变成
              到自己商业捕鲸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援助等                             成员国随意参与退出的松散机制,势必会影响机
              手段拉拢一些国家支持其恢复商业捕鲸的提案,                             制本身的效力。所以作为国际捕鲸大国的日本应
              但在国际捕鲸机制中一直受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                             当适应国际捕鲸机制的变化,适应时代发展改变

              牵制,国际捕鲸机制也一直任由其成员国家这种                             对鲸类物种的功利性保护,从生态环境的视角重
              胶着的状态存续,在捕鲸和遵约之间日本最终选                             新审视鲸类保护的问题。
              择前者退出国际捕鲸机制。
                  因此要使国际捕鲸机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对国际捕鲸机制内的成员国形成约束,加强对鲸                                 [1]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Membership and
              类物种有效地保护就必须改变国际捕鲸机制现在                             Contracting Governments[EB/OL].[2019-1-12].https://iwc.int/
              所面临的僵局。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国际捕鲸机制                             members.
              进行自身完善,《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在缔结之时                                [2]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Commercial
              的初衷是针对各国从事捕鲸活动进行相关的管制,                            Whaling[EB/OL].[2019-1-12]https://iwc.int/commercial.
              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捕鲸管制已经从管                                 [3]John J.Mearsheimer.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理捕鲸到限制捕鲸活动的进行,因此在特殊背景                             institutions [J].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4/1995,19(3):5-49.
              下签署的《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已经难以适应新                                 [4] 莉萨·马丁等编 . 国际制度 [M]. 黄仁伟等译 . 上海:
              的形势的发展而需要加以修正,比如在“捕鲸国”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
              与“反捕鲸国”间实现一定的妥协,加强国际捕                                 [5] 莉萨·马丁等编 . 国际制度 [M]. 黄仁伟等译 . 上海:
              鲸委员会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14.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以及国际捕鲸机制中一些不                                 [6] 罗伯特·基欧汉 .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
              合理、有漏洞条款和决策程序进行改革,使其真                             合作与纷争 [M]. 苏长和等译 .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正达到保护鲸类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2006:8.


               56   日本研究·2020 年第 2 期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