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 Chinese edition
P. 26

第一章:澳大利亚农商业的几大问题















           如何通过科学教育掌控




           我们的未来?








                   发达国家的学生对科学作为未来职业发展途径正失去兴趣。而要想确保未来的竞争优势,
           这一态度必须改变。









                                                                                 因此我们对我们教育制度所提出的要求将远远不止于仅能培养出
             几年前,欧盟对全世界各国15岁的年轻人做了一次调查,想                                 一小撮科技精英那么简单。我们是要将全民科普运动推向最新高度。
          了解他们是否有兴趣将来成为科学家。                                              我们是要将科学学位看作培养分析、调查和创新能力的手段,而不仅
                                                                         仅是为了教育专科人才。
                  超过80%的乌干达、加纳和斯威士兰学生表示有兴趣。而来自瑞
          典、丹麦和挪威七成以上的学生的答案是“否”。欧盟的结论是,国家                                        我们要将科学教育当作国家的首要任务去抓。我们如果拷问一下
          越发达,其青少年就越不愿意从事科学工作。这一趋势既非新潮流,                                 当前的教育制度,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会看到,学校高年级
          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年轻人。                                                   参加科学和数学学习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在新南
                                                                         威尔士州,学初等数学的学生人数是学中等数学的两倍;根据读写和
                  早在太空竞争处于白热化程度的冷战高峰时,作家兼科学家斯诺                           计算能力全国评估计划 (NAPLAN) 的测试结果,我们的学校在这些方
          (C.P. Snow) 就注意到,人类社会对将火箭送上太空的科学原理一无所                          面表现平平;而在国际上的排名则长期呈下滑趋势。
          知。他这样写道,“现代物理学的恢弘殿堂已经拔地而起,然而西方世
          界绝大多数那些聪明绝顶之辈对这一文明硕果的了解程度与他们那些                                         我们可能很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的数学课
          钻木取火的祖先并无二致。”                                                  程,某位学生都可以半途而废,然后我们至少有十一所大学照样可以
                                                                         录取该学生攻读科学学位。
                  虽然各国都因科研成就而受益匪浅,但却很难使本国人对研学科
          技产生兴趣。这似乎令人匪夷所思。如上所述,在当前人们手指一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有七分之一攻读自然和物理的大学生实
          动,好事皆来的年代,也许你根本就不必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奥妙                                 习时参加与任何工业相关的临时工作或项目;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其
          所在。                                                            实习工作超过三个月的期限;而这些实习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与新创公
                                                                         司和企业家接触学习的机会则更是少得可怜。
                  但假如我们真的探个究竟的话,也许会发现这一科学“阀门”所连
          接的那根长长的输水管始于我们的学校,那个塑造我们的世界观,影                                         在一个充满创新激情的年代,我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为什么会
          响我们未来生活选择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根管子流向我们生                                  如此泄气?
          活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因为若干年后无论我们为自己创造何种机
          遇,科学是一切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需要进行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其他国家
                                                                         的经验证明,如果学生们的老师对所教的科目信心十足,是本行公认

                                                                                                                                   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