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 Chinese edition
P. 25
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每次说起食品,你肯定会想到若干学科领 有某种学科作为知识后盾:医学、营养学、流行病学、饮食习惯、人
域,如基础土壤化学、农业科技,甚至是消费者心理学和行为学等 类学、社会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等。很少有几个国家能有如此
等。澳大利亚在这些知识领域无不拥有高水准的研究能力和成果,而 丰富多彩的学科为食品行业服务。
这是多种因素机缘巧合的结果。没有几个国家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澳大利亚还未能输出自己的这一独特优势。 北半球四季所生产的不同季节性食物,在澳大利亚任何时候都能
对研发的投入应该是以一种协同作战的方式进行,即对农业和食 吃到。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棒的食品科技架构之一。而我们的挑战
品行业内不同领域的研发都要投资,如食品分销、物流、生物安全 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
性、废物处理等等。但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
所应铭记的教训:澳大利亚农企需要关注质
量而非数量,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发挥独特
科研对接有不同的模式。如果是美国模式的话,那么科研机构必
优势。
须要和企业界进行对接,但是这种关系往往过于紧密以至于基础学术
研究成了企业的打杂。英国模式则一直比较注重一种平衡,即通过各
所大学创建一种与行业对接的科研机构。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若干年
前就组成了这样的机构。其他国家如法国围绕大专院校建立起了他们
“要想构建一个强大和可持续
所称的知识标杆。如果某所大学化学专业特别强,那么他们会将该所
性发展的澳大利亚食品工业,我们
大学作为标杆围绕它建立几家化学公司。而德国的模式又不一样了。
德国企业界是通过自己的一些研究机构获得行业知识的,而这些研究 必须使它具有国际商业市场的竞争
工作又是来自大学渠道。 能力。虽然我们出口了很多自己的
产品,但是我们毕竟是个高成本国
家,必须走差异化竞争道路。澳大
这些国家的对接模式,各有各的不同。而澳大利亚需要找到自己
利亚对自己的很多农业食品资产持
的制度和体系。要想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各项优势,我们需要行业、
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而很多地方
大学和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实现我们所称的“合作式创新”。
都有改进的空间。”
——里德利 (Ridley) 的首席信息官
世间不存在开放式创新这回事,因为任何创新工作最终都需要人
克劳丁·澳基维 (Claudine Ogilvie)
来买单。而合作式创新是指我们事先确定好双方各自的利益是什么。
它可以创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学术机构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挂
钩获得利益(它们的研发成果被实际应用于生产当中),而企业也可
以获取大量知识。
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研究人员更能有的放矢,大学毕业生更
能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而企业也能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我
们拥有人才、知识、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涵盖多种
专业教科书内容的领域,从食品法到心理学,从饮食习惯人类学到发
酵生化学,从食品工程到食品加工,可谓包罗万象。
很多食品都是在澳大利亚生长和生产的,而与食品相关的一切都
作者简介:泰西拉博士 (Dr. André Teixeira) 是澳大利亚邦德堡酿酒公司主管创新工作的总经理。2015至2016年
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客座企业家。他还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安特卫普管理学院以及瑞士洛朗治研
究院的创新学执行教授。他是卢森堡一家科技新兴公司 Keiryo 的合作伙伴,也是 Globalpraxis(西班牙巴塞罗那的
一家咨询公司)和 Wine with Spirit(葡萄牙一家创新葡萄酒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他的事业足迹真的是遍布世界
各地,在全球六大洲都工作过,其中二十三年在可口可乐公司,刚开始在其研发、运营以及综合管理部门担任要
职,最后出任可乐公司驻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总裁。他效力的公司还包括 Interbrew、Campbell’s 和 Goodman
Fielder,职位是创新和研发部主任。他是全球通用的构思方法论的发明者。他毕业于剑桥、雷丁和牛津大学,获得
过哲学、工业化学、食品科学和商务等学科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他还是位业余作家和世界各地各种会议的嘉宾发言
人。泰西拉博士先后居住过十七个国家,可以操十种语言。现在他和家人住在悉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