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創新與創意
P. 106
複雜性給自然生態系統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更好的「協調」。這是因為各項元素往往
高度相互連結。例如,鳥群與獸群有共同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讓成員彼此連結起來,
也讓牠們像一個團隊一樣移動和行動,而不是一群彼此不協調個體的集合。於是牠們得
以實現一些好處,像是集體安全與更有效的覓食。
最後,複雜性可以產生「無法模仿性」(inimitability)。個別元素也許很容易被複製,
但多個元素之間的相互關連性很難複製。一個相關的例子是, 2012 年蘋果公司試圖與
Google 地圖競爭。蘋果低估了 Google 產品的複雜性,導致它的地圖應用程式最初版本出
現令人難堪的失靈故障,因此難以獲得消費者接受。公司的策略也是如此:如果它的複
雜性讓人難以理解,競爭對手就很難模仿它,公司因而受惠。
複雜性的成本為何?
降低效率、難以管理、不可預測
當然,不應輕忽與複雜性有關的成本。首先,打造與維持多種不同的元素,可能比運用
標準化元素要昂貴許多,因而降低了組織的「效率」。
此外,隨著複雜性提高,系統的「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就會降低。這對大自
然的系統可能不是問題,但對企業領導人可能是個挑戰,他們可能很難掌握並駕馭這個
系統,任何人若曾在大公司內試著解決資訊科技問題,或曾想透過電話客服中心來解決
銀行帳戶的問題,都能證明這一點。
缺乏可理解性,可能導致無法管理。隨著複雜性提高,就愈難確認任何單一元素的價值
與功能,以及在何處、如何介入以管理績效。組織變得比較不像是精確回應操作員指令
的機器,而比較像是複雜的自然系統,擁有自己的生命。
這接著導致了「不可預測性」,也就是系統會出現自發的、未預期到的行為,如果干預
就會導致計畫之外的結果。例如,修建更多道路來緩解塞車,實際上可能讓情況惡化,
因為更多道路會吸引更多人開車上路。系統理論家稱這類現象為浮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它們在高度要求安全的情境裡製造了問題,這類情境像是核能發電與航空運
輸等,其中「可靠性」是很重要的。正因如此,這些產業裡的組織投入時間與資源在防
護措施,如誤差範圍、多餘與備用計畫,以降低不確定性。
歷史上有許多許多鮮明的例子,說明過於複雜的危險性。1979 年美國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核反應爐的放射性物質外洩,至少有部分原因在於反應爐的複雜性。在〈三哩島
事件之後:核能安全文化的興衰〉(After Three Mile Isl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這篇文章中,克里斯丁.帕倫提(Christian Parenti)寫道,當核電廠裡
「複雜的控制面板失控,一邊閃爍燈光,一邊發出巨大警報聲」,核電廠人員都驚慌失
措,無法解讀信號或遵循程序。一個看似根本的問題(也就是冷卻排水閥卡住了),被
層層通知與警報遮掩,導致混亂。在《一般事故:在高風險技術下的生活》(Normal
Accidents: Living with High-Risk Technologies)一書中,查爾斯.佩羅(Charles Perrow)
的結論是,造成三哩島那場意外事故的原因是系統的極度複雜。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