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05

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993)  569




                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而且,平衡目标只有通过不平衡途径即非均衡发展才能实现。 二是强调遵
                循社会生产区域分工的客观经济规律,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综合平衡指导下,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相
                互取长补短,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 人们普遍认为,建立区域独立的经
                济体系主张,是与社会主义统一计划和社会化大生产背道而驰的,生产布局必须适应统一计划和社会
                化大生产的要求,发展区域分工与协作关系。 因此,与改革开放前形成鲜明对立的是,不平衡发展和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展区域分工与协作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支柱。
                    (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理论和主张


                    在不平衡发展观的影响下,我国理论界对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
                理论和主张,其中,影响最大并引起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首推“地带梯度推移理论”,或称地带选择战
                略理论,即以我国三大地带为框架来研究投资的地区倾斜与时序上的选择。 此外,还有从空间组织
                形式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开发战略的“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和“优区位开发理论”等。
                    1.地带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理论被引入我国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布局的不平衡性,运用
                这个理论探讨开拓重点的空间转移,调整空间结构的途径。 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点是: 无论是在
                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一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历史过程。 从经济技术水平的区域
                分布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级梯度差。 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生产力的空间推移,
                要从梯度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东部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重点发展
                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梯度的中部地区、三级梯度的西部地区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的速度加快,就可以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平衡。

                    梯度推移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强调区域经济的
                不平衡发展和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无疑是对我国传统区域发展观念的批判和否定,有利于把我国
                的区域经济研究引向深入。 其次,从技术的总体水平来说,三大地带的划分大体上反映了我国的经
                济技术水平梯度差,梯度理论强调按东、中、西顺序安排国家投资和项目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效益原则,因此,梯度推移战略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化。 但是,梯度理

                论并非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研究的深化,一些学者指出了梯
                度理论在理论上的粗略和不足。
                    首先,三大地带的划分过于粗略。 梯度理论是以三大地带为地域单元,以综合技术水平为指标
                来划分技术的地域梯度的。 但是,如果以省、城市为地域单元,或者以某些单项技术水平为指标,划
                分的技术地域梯度显然是不同的。 从总体水平看,东部技术水平高于中、西部,但中、西部的某些单
                项技术水平可能要高于东部,甚至西部的某些省、区、城市的综合技术水平也要高于东部某些省、
                区、城市。
                    其次,梯度理论把技术梯度作为决定投资的地区倾斜和重点开发地区的时序选择的唯一因素。

                而事实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重点开发地区的时序选择都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 梯度理论提出后,学术界围绕这一点展开了一场关于我国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争论。 有的学
                者提出了“反梯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采用先进技
                术和经济开发的顺序;后一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 只要经济发展需要,且又具有
                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开发,而不管这个地区处于哪个梯度。 落后的低梯度地区,

                也可以直接引进采用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行超越发展,然后向二级梯度、一级梯度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