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08

572    苏东水文集


                向联合的原则、目标,改进计划管理和统计方法,促进物资的横向流通,加强生产与科技的结合,发
                展资金的横向融通,调整征税办法,保障经济联合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一一作了明确规定,我国横向
                联合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到目前为止,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各有特色的经济区域网络先后建立,企业协作
                进一步发展为区域联合,其中有不少是跨地区、跨行业和省际的,如华北经济技术协作会、东北地区
                经济技术协作会、西南五省六方(桂、黔、川、滇藏、渝)经济协调会、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技术经济协
                作会、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等。 跨度更大的沪宁汉渝等23个大中城市的横向经
                济网络,陇海—兰新铁路沿线10省区的经济联合的出现,更展示了区域联合的新格局。

                    上述发展过程表明,我国的区域联合范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丰富,形式逐渐增多。 在物资串换、
                资金融通、经济技术协作、共同开发资源、合资兴办企事业,以及人才、信息交流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
                作用,显示了区域合作的优越性。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尚处于初级阶
                段,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区域经济合作无论就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
                是在当前,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1 )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由于旧体制的惯性及改革不配套,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依然存在。 目
                前,权力下放、财政分灶吃饭、外贸包干等改革措施尚不完善,而且税收、价格、金融体制等还未理
                顺,国家计划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参与程度有限,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在这种状况下,区域经济
                合作的自发性和短期行为难以避免,给深化区域经济合作造成较大困难。
                    (2 ) 有关政策、法规与规划不完善。 目前有关区域合作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有些也难以兑现。
                例如,在区域壁垒高筑、市场疲软、物资专控、商品专营的情况下,一些区域合作优惠政策很难贯彻
                实施。 另外,缺乏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性规划,对各地区的资源、市场等缺乏了解,区域经济合作带有

                一定盲目性。
                    (3 ) 理论研究满足不了实践发展的需要。 目前,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运行规律缺乏系统的理论
                研究,对其性质功能、组织形式、调控机制、发展趋势亦缺乏科学论证。 若理论长期落后,区域经济
                合作就很难健康发展,其随意性就在所难免,认识的偏差就会扩大。
                    (4 ) 对合作事业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 由于存在种种误解与偏见,合作各方往往在认识上难

                以统一,动力不一,期望不同,甚至相互提防,相互掣肘,致使许多区域合作项目不能科学决策、顺利
                实施,有一部分区域经济组织联系松散,甚至名存实亡。
                    总之,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已初步展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急待解决的
                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商品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和形式也会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现阶段区域
                经济合作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四、沿海经济发展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沿海经济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
                   一)国际经济循环与国内经济循环关系

                    国际经济循环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外向型经济尽管可以“两头在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

                都不靠国内的投入。 假如国内的电力、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就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