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28
592 苏东水文集
样三个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的全面了解,结合全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向企业提供整体的信息,避
免行业内无谓的内耗。
———有利于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可及时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
产业。
———有助于打破条块分割,行业管理可以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本行业企
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加速企业与行政部门脱钩。 沿海地区可以首先试行行业管理,为改变
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实现宏观间接调控探索出一条新路。
要在沿海地区实行有效的行业管理,首先必须打破行政部门界限和地区界限,建立区域性的行
业管理组织,如行业协会,它既不同于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实体,而是由沿海
地区同一行业内的企业自愿组织起来,以本行业内信誉卓著的大企业为龙头,推举行业内经验丰
富、德高望重的人为协会主席。 日美等国的行业协会发展经验证明这种自愿组合的民间组织对成
员企业的影响很大,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的技术质量标准、生产规程和行业发展规划,实施起来比纯
粹的行政命令更有效。
四、沿海地区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指政府为促进技术和研究与产业相结合,使之产品化、实用化和市场化而采取的
一系列政策、条例和措施。 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了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和经济增长潜力。
(
一)沿海地区产业技术现状分析
(1 ) 完整而落后的产业技术体系。 沿海地区经过40多年的恢复和建设,建立了以40个主要工
业部门为骨干的部类齐全的产业经济体系。 这个体系是由产业长期外延式扩张所形成的;到70年
代末、80年代初基本成型。 在此过程中,作为内涵要素的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企业初创阶段。 我
们从下面的统计数据中可见一斑。 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1985年主要产业部门的设备技术达
80年代初国际水平的, 冶金工业为0.47% , 机电工业为1% , 化学工业为4.6% , 纺织工业为
14.5% ,仪表制造业为15.2% ,轻工业为27.49% 。 福建省大中型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属80年代
初水平的仅占9.7% ,小型企业的就更低。 从沿海地区整体来看,产业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国际先
进水平,重化工业差距更大,这种现状不改变,势必影响沿海地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 ) 技术设备引进迅速,但效果不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沿海地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加快了沿海地区引进技术的步伐。 仅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引进的技术、就占全国的近60% ,“六
五”期间共用汇50亿美元,但技术引进主要用于基础工业和新兴消费品生产上,技术专利引进占设
备技术引进的比例很小,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群技术水平提高的效果不理想。
在引进过程中,忽视了技术消化和扩散等后续工作,导致很多关键设备、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如上
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还不到50% ,沿海地区几十条彩电生产线每年得花大量外汇进口电子元器
件维持生产。 据国家科委组织的测评结果,沿海地区技术设备引进工作中,存在较严重问题的
占65% 。
(3 ) 企业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要素中,技术进步所占份额
越来越大,已取代传统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居主要地位。 而我国沿海地区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