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29
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993) 593
在经济增长中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发展最快的广东、江苏等省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也不过
30% 。 究其原因,最直接的是企业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 第一,管理体制上的束缚。 企业进
行技术引进或改造,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而各审批机关往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利益
出发,工作中相互扯皮,贻误了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的时机。 第二,科研与生产严重脱离。 企
业自身的技术开发、引进吸收的能力较差,技术信息不灵。 第三,比较利益的影响。 一个企业,只有
当它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时,才会对技术进步有强烈的要求。 而沿海地区目前实行的企业承包制
期限较短,且缺少技术进步方面的硬指标。 因此,企业领导人热衷于搞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忽视
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
二)沿海地区产业技术的选择原则
产业技术选择原则,是沿海地区产业技术政策的基础。 沿海地区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技术
开发、引进和应用的重点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技术选择。 在过去10年,我国的技术
引进之所以效果不佳,科技政策、计划经常与产业经济发展相脱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合理
的技术选择准则。 因此,沿海地区的产业技术选择(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应从其
产业技术现状出发,结合产业政策要求,按一定的原则进行。
(1 ) 产业技术进步原则。 产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国外研究表明,近
20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作用高达60%以上,而我国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过
30% ,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因此,沿海地区产业技术选择必须把促进产业进步放在战略
位置,以此作为一条重要的宏观原则来指导产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活动。 在这里,
产业技术进步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根据沿海地区产业政策选择适当的技术,对该区域现有企业进
行有重点、有顺序的技术改造,尤其要提高主导产业群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二是根据产业
结构演变和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沿海地区的技术选择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中长期规划,其主
要目的就是促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
(2 ) 市场导向原则。 由于科技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的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基本上是由政府直
接拨款或资助的,高校和研究院所集中了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和设备。 但是,这种近乎闭门造车的
模式使得科研长期与生产和市场相脱离。 一方面大量的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有效地转化为
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日益陈旧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改造。 在技术选择
这个关键问题上,企业行为、科研方向和政府政策只有通过市场这个中介才能趋于一致。 企业只有
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商品价值,赢得利润,这无疑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大动力;消费者只有通过市场
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这时技术选择和技术进步的社会效益才得以实现。
(3 ) 外向发展原则。 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发展战略要求其产业技术结构必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
的趋势,企业必须树立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思想,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在今后一个时期,沿海
地区经济外向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提高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替代能力、增加出口。 在产业
的技术选择上,坚持外向发展原则,主要就是通过扶持一批企业围绕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以此改变沿海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工业制成品,尤其
是附加价值高的重化工业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出口,以技术进步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向外向型转变。
三)沿海地区产业技术进步的鼓励政策
(
沿海地区产业技术进步关键在克服产业主体技术进步的需求不足和能力贫乏。 企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