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2025 CGMH醫療品質國際研討會大會手冊
P. 37

口頭發表_醫療永續




      減少血液培養汙染,推動永續的綠色醫療                                 v. 使用建議的採檢器具且準備時不隨意四處放置,例如:蝴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檢驗科 譚兆軒、張                            蝶針或Luer adapter與Needle holder。
      竣棠                                                 vi. 使用不易受汙染且適當的靜脈穿刺方式。
                                                         vii. 使用適當的皮膚消毒劑。

      目的:微生物實驗室常常遇到的困擾之一就是血液培養有採                         viii. 依適當的順序使用皮膚消毒劑,例如:75%酒精與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2% CHG)的兩步驟消毒或75%酒精與
      檢時帶入的污染細菌,血液培養汙染會導致增加醫療成本、
      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延誤準確診斷,甚至影響患者的預後,                        碘伏的三步驟消毒。
                                                         ix. 消毒時消毒劑擦拭力道與方向適當且作用時間足夠,例
      因此降低血液培養採檢汙染對於臨床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如:75%酒精與2% CHG需稍微用力加壓上下來回擦拭後作用
      從醫療永續的角度來看,更是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減少
      抗生素濫用和降低醫療成本的關鍵措施之一。汙染率的高低                         30秒、碘伏需稍微用力加壓由中心向外畫圓擦拭後作用1.5-5
                                                         分鐘。
      通常與醫療機構的採檢流程、採檢人員的經驗以及無菌操作
      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探討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來                         x. 皮膚消毒劑的禁忌,例如:對酒精過敏者或1歲以下之嬰
                                                         幼兒需使用碘伏做多次消毒,不可使用2% CHG。
      降低汙染率,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資源浪費進而達成綠色醫                         (2) 採檢中:
      療,是醫療永續中需要持續關注的課題。                                 i. 血液培養瓶的注血順序。
      方法:本研究統計113年03月至114年02月所有血液培養的件                    ii. 採檢時直立擺放血液培養瓶。
      數且依據台灣醫事檢驗學會Taiwan Laboratory Indicator            (3) 採檢後:
      Series(TLIS)指標操作型定義計算汙染率,並根據美國微生物                  i. 血液培養採檢後需於2小時內室溫送檢。
      學會的標準訂定閾值,血液培養污染率應小於3%。                            經過一系列的介入改善後,統計113年11月至114年02月,全
      於發現指標異常後,實際派員前往觀察送檢單位人員於採檢                         院血液培養汙染率分別為2.5%、2%、2.5%、2.3%,平均值為
      血液培養的流程,發現可能造成血液培養汙染的原因可歸咎                         2.3% (109/4671),與改善前相比下降了1.5%,而汙染件數最
      為下列幾點:
      (一)、 醫護人員對於血液培養的採檢流程感到陌生、採檢前                       高之單位(急診)汙染率分別為2.4%、1.8%、2.1%、2.8%,平
                                                         均值2.3% (59/2578),與改善前相比下降了1.8%,佔全院汙
      未執行手部衛生。                                           染件數亦降低至54.1%,與改善前相比下降了3.7%。
      (二)、 採檢消毒程序落實度不佳、消毒順序錯誤、時間過短、                      結論:結果顯示出這些改善措施在降低血液培養汙染率的有
      力道過輕,或使用錯誤消毒劑。
      (三)、 採血器具拆封後遭受汙染。                                  效性,且令人欣慰的是,急診部門的顯著改善展現出即使是
      (四)、 使用易受汙染的採血方式。                                  最繁忙的科室,經過合適的流程與技術改進後,也能有效控
      因此,根據上述發現的問題,實驗室須擬定並實施相關對策,                        制汙染率,達到提升醫療品質和患者的醫療安全,減少不必
                                                         要的醫療成本和造成錯誤診斷的風險。隨著持續執行正確的
      藉以改善血液培養污染率。                                       血液培養採檢步驟、汙染率的控制,相信對醫院的整體醫療
      結果:統計113年03月至113年10月全院血液培養汙染率平均
      為3.8% (358/9413),其中汙染率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分別為                  品質、患者安全和治療效果有望持續提升,而無效的醫療與
      113年8月的6.1% (73/1198)與113年4月的2.6% (28/1068),而      成本將持續降低,進一步推動醫療永續發展,展現出所有醫
                                                         療人員推動永續、綠色醫療的決心。
      期間汙染件數最高之單位(急診)佔全院汙染件數的57.8% ,                     關鍵字:血液培養汙染率、血液培養採檢、醫療品質提升、
      其平均汙染率為4.2% (207/4975),且其中汙染率最高與最低                 醫療永續
      的月份分別為113年8月的7% (42/602)與113年4月的2.6%
      (14/545)。統計資料顯示全院與急診的血液培養汙染率最高
      與最低的月份為相同的,且急診血液培養汙染件數佔全院的
      57.8%,表示急診的血液培養汙染率密切的影響了全院數據,                      探討手術病理檢體錯誤率之研究
      不過其餘單位的亦有血液培養汙染的情形發生,顯示出改善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
      措施必需要全院性的展開,以達成醫療永續的目標。實驗室                         院 賴彥和、周宜靜、李婉瑜
      實施的對策如下:
      (一)、 加強單位醫護人員無菌觀念、提升消毒程序落實度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手術病理檢體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所產
      增進其工作態度。                                           生的錯誤率,並針對錯誤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提出相應
      (二)、 透過簡報、影片、實際示範,點、線、面的展開,於                       的改善措施。透過回顧某地區醫院近一年度之檢體資料,統
      113年11月開始進行各送檢單位多場次的教育訓練並將血液                       計錯誤類型與發生頻率,進而評估各項管理流程的效能。結
      培養採檢步驟區分為採檢前、中、後,分段教導正確之採檢                         果顯示,整體錯誤率尚有提升空間,其中標識不清與資料錄
      方式:                                                入失誤為主要問題。研究建議加強標識管理、完善資訊系統
      (1) 採檢前:                                           及持續教育訓練,以提高病理檢查的準確度,確保臨床治療
      i. 血液培養瓶與各種採血試管的採檢次序。                              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隨著病理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重要性日
      ii. 於血液培養瓶瓶身正確標示採檢血量位置。                            益增加,手術檢體若發生錯誤,可能導致診斷失誤、延誤治
      iii. 正確使用75%酒精棉片消毒擦拭血液培養瓶的瓶口。                      療或誤導臨床決策。故本研究旨在:1.系統評估手術病理檢
      iv. 正確且確實的執行手部衛生。                                  體錯誤率;2.分析不同類型錯誤的主要發生環節;3.探討科
                                                         別間錯誤率之差異;4.提出針對性改善建議,以降低錯誤發
                                                         生率,提升整體醫療品質。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