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顯微鏡
P. 55

§滑膜液分析

             一、生理學
                 1.  生成:

                   -  基本化學成分與血漿相同,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約為血漿濃度的 1/2。

             二、檢體收集

                 1.  關節穿刺  (arthrocentesis)
                 2.  正常含量:0.1-2 mL,若有疾病時,量可達 10-20 mL
                 3.  乾穿刺時,針頭仍應插入無菌軟木塞送檢。

                 4.  檢體分別置於三根管:
                     第一根:5-10 mL,於無菌含肝素管中,作微生物檢查
                     第二根:2-5 mL,含 sodium heparin 或 EDTA 管,作顯微鏡檢查

                     第三根:5 mL,不含抗凝固之空管,取離心後的上清液作化學及免疫檢查
                 5.  肝素濃度大於 125 U/mL 時,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1.粉末狀的EDTA不能做為滑膜液檢體的抗凝固劑,因其缺點是:

                   (A)抗凝效果不佳  (B)容易使檢體發生凝集  (C)抑制細菌生長  (D)形成人為結晶
              2.下列何者是滑膜液觀察結晶時,最適當的抗凝劑
                 (A)Lithium heparin (B)Sodium heparin (C)Oxalate (D)Powdered EDTA

              3.滑膜液若加入超過125 U/mL之肝素時,會造成下列何種影響
                 (A)增加蛋白質濃度  (B)紅血球發生溶解現象  (C)抑制某些致病菌生長  (D)降低葡萄糖濃度
              4.下列有關滑膜液檢查之敘述,何者正確
                   (A)細胞檢查應使用不含抗凝劑之滑膜液  (B)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結晶體

                   (C)計算細胞時,以醋酸去除紅血球干擾  (D)結晶體檢查應使用含粉狀 EDTA 之滑膜液
              5.使用粉狀的抗凝固劑,會干擾關節液的何項檢查?
                 (A)葡萄糖濃度  (B)結晶體  (C)細胞總數  (D)黏稠度


             三、巨觀檢查
                 1.外觀:
                 - 發炎時變為深黃,細菌感染時,則為黃至綠色。

                 - 血狀:出血性關節炎或穿刺創傷,分別方法類似 CSF
                 - 混濁:白血球增加;乳狀為含結晶
                 - 油狀及發閃光:含膽固醇

                 - 膿狀:嚴重細菌感染

               2.黏度:
                 - 黏性來自於玻尿酸,其為 glucuronic acid 及 glucosamine 的聚合物。發炎時會被嗜中性球

                 的玻尿酸酶  (hyaluronidase)所分解,黏度下降。




                                                             5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