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科技與創新管理
P. 159

實施 JIT 生產制度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Kanban)。看板上的信息包括:

                   零組件號碼、產品名稱、製造編號、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編號、移送地點
                   和零件外觀等。看板管理的五個基本原則:

                        第一,  後面的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向前面工序領取必要數量的零組
                               件:流程和方法的最佳設計。


                        第二,  前面工序只生產足夠的數量,以補充後面工序所需領取的零件:前
                               兩條基本原則下,自然結合為輸送帶式系統,使生產時間平衡。



                        第三,  不良品不送往後面工序:後面工序沒有庫存,後面工序發現次級品
                               必須停止生產,找到此品送回前面工序。


                        第四,  看板使用應該儘量減少:看板上數量代表零組件的最大庫存量。



                        第五,  使用看板適應小幅度需求變動:計劃變更的緊急狀況,看板做適當
                               調整。



                        二十世紀末期的生產製造,主要是聚焦在敏捷的生產製造以符合快速反應於
                   快速變遷的環境。敏捷的生產製造主要是受到零庫存的生產系統使庫存成本降到
                   最低。這個零庫存的生產製造是二十世紀中期的代表作。二十世紀的初期的生產
                   系統則明顯的是大量生產系統。


                        二十世紀的百年內主要的生產製造演進發展經典代表,簡述如下:
                        大量生產系統聚焦在生產設備與機具的改善與投資。為了生產力的提升,將
                   生產作業進行精細分工,甚至標準化作業。整個生產系統力求規模經濟,生產批

                   量越大,平均成本相對降低。大量生產系統就必須進行品質的有效管理,因此開
                   始各種品質檢驗的統計應用。整個生產製造的管理聚焦在程序,因此規劃、組織、
                   執行與管控等分別實施。因為當時的科技發展初起,市場環境相對穩定,所以產
                   品的開發時間較長。因為是賽伊(Say)經濟思想的「供給創造需求」,大量生產

                   的過剩必須考量存貨的問題。整個市場是賣方主導,消費者自己去配合產品做選
                   擇。

                        二十世紀中期是二次世界之後的經濟快速成長。二次大戰的科技發展對生產

                   技術產生重大影響。生產製造系統從機具設備轉向生產技術的改善。從過去的專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