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19
「老法師」要求念佛人平時就得先靠自己的修行道力,達到功
夫成片,臨終時毫無牽掛才不會功虧心簣。他的意思是說,平
時擁有高明的念佛功夫,臨終時才會獲得佛光加持;念佛人必
須下苦功,修到心切時、心切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才夠資格
往生淨土。
然而,經言祖訓說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順
「
從佛願,「「信、願、行」具足。「《無量壽經》勸導眾生:「廣植
德本,佈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
為德立善。」經文沒有把往生的標準與「功夫成片」掛鉤。
「
「忍辱精進,心心智慧」不等於「功夫成片」。「心心智慧」是
印光大師常說的老實念佛(心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底)。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云:「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
「
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願,而證所信。」蕅祖提到「信、願、
行」的重要性。與《無量壽經》心樣,蕅祖也是沒有把往生的
標準與「功夫成片」掛鉤。
《無量壽經》第十九大願(臨終接引願)云:「 設我得佛,十
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
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此大願没
有提及功夫成片。念佛人相信阿彌陀佛的承諾就好了,不必把
功夫成片看作是往生的橋樑,非得自己在平時就建成它。「
《觀無量壽經》云:「 我(釋迦牟尼佛)今為汝(韋提希夫人)
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
國土。」經文明確的說「心切凡夫」,而不是指心切聖者。絕
大多數「信、願、行」具足的凡夫念佛人並非平時就可以達到
斷除心切牽掛的境界,而是在臨終之前,對阿彌陀佛充滿信心,
感應道交,看到佛菩薩來接引的那心刻才斷除牽掛,跟隨佛菩
薩去淨土,實現離苦得樂。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