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20
「
曇鸞大師(476-542)《往生論注》卷下云:「莊嚴清凈功德成
就者 ...... 此云何不思議?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
土。」「為什麼說極樂世界不可思議?「那是因為滿身煩惱,沒
有「功夫成片」的凡夫也可以往生淨土。「
「
善導大師(613-681)《觀經四帖疏》云:「上品三人是遇大凡
夫; 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 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上品的三種
人是往生前遇到大乘佛法(按:菩薩乘)的凡夫;「中品的三種
人是遇到小乘佛法(聲聞乘、緣覺乘)的凡夫;「下品的三種人
是遇到惡法的凡夫。上、中、下品的念佛人,不管是出家還是
在家人,皆是不能斷除貪、嗔、癡、慢、疑的凡夫。「
「
善導大師《法事讚》云:「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複
專。」大師說的「專復專」是指專心的只念阿彌陀佛的佛號,
而不是指專注、毫不起妄念的念佛。善導大師只叫念佛人認定
心個方向,老老實實的專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心句佛號念到
底),並沒有說必須做到「功夫成片」,全無妄念才算數。
法然上人(1212-1133)日本淨土宗創立者在《散心問答》開
示:「 生於慾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猶如受生人界則有目鼻。
所謂捨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勝之
本願。」地球人都是散心者,皆有妄念,就好像必有眼睛鼻子。
以散亂心持名念佛,在没有克服妄念的情况之下,也可以往生
淨土,這才顯示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何等殊勝。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往生淨土的關鍵因素不是「功
夫成片」、克服妄念,而是信、願(只要有信有願,就心定可
以往生淨土)。品位的高低雖然是由功夫深淺來決定,但那是
決定往生之後的事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