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36

「
               慧淨法師說:「依善導大師的判定,九品都是凡夫,不是聖
               者。整部 觀經》是釋尊為未來世的五濁凡夫所說,非為聖
               者。」注 40「「念佛法門(易行道)主要是為跟不上「難行道」
               的佛弟子而設計。「佛陀以及祖師們不可能把許多難以達成的

               條件放進「易行道」。「淨空法師要求凡夫三業清淨,心塵不
               染,對於這樣的極高要求,凡夫「心有餘而力不足」。「


               善祖在《般舟讚》說: 「自他境上護得三業,能令清淨者,既
               是生佛國之正因」。如果能够三業清淨,肯定可以往生淨土,

               但凡夫極難做得到,所以《般舟讚》又說: 「行住卧 專念佛,
               一切善業并須回。念念時中常懺悔,終時即上金剛台」;「一切
               善業回生利,不如專念彌陀號。」對凡夫而言,專念佛號才是

                                                                                「
               真正有效的「往生正因」。善祖在《觀經四帖疏》說: 一心專
               念彌陀名號,行住卧 ,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
               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念佛法門雖然是「易行道」,卻並非忽忽悠悠,有口無心的念
               幾聲阿彌陀佛就算。「持名念佛」必須在深信、切願的基礎上

                         「
               進行的。「深信」就是不懷疑西方淨土的存在,「「切願」就是
               只有心個願(只要往生西方淨土,不想投胎去其他的地方)。
               「深信、切願、持名念佛」,凡夫能容易做得到,所以被稱為

               「易行道」。「

               大安法師說:「阿彌陀佛攝受十方眾生往生淨土,沒有任何高

               門檻的條件,單刀直入,但信、願、持名即可。」注 41「「阿彌
               陀佛是極樂世界的主人。因此,念佛人只需要遵守阿彌陀佛規

               定的基本條件:「「信、願、行」,不用理會各種胡說。

                                                                                     「
               念佛法門的根源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大願(念佛往生願):「設
               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
               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其中的「至心信樂」






                                                    3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