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32
「
既然如此,「老法師」設定的極高的門檻(降伏煩惱,修清淨
心、平等心、覺心、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令人難以理
解,匪夷所思。
《觀無量壽經》關於「下品往生者」的經文裡面根本就找不到
「老法師」設定的高門檻。祖師們說的「易行道」是名副其實
的。「請看下面的祖訓:
「
❖ 曇鸞大師《往生論注》云: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
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大師
說「信佛、願生」非常重要,是念佛心法的基本。又云:
「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請注意:
「十念」是表明往生的淨業成辦了,它不是心個具體的
數字,可以是心、十、百、萬、或任何數目,因此,經
典和祖師也說「十念心念、十聲心聲」。注「34
❖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如此形容「易行道」:“下至十
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善導大師《往
生禮讚》云:“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
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
關於「乃至十念」,善導大師多次闡述:「上盡一形,下至一
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
「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大師總
「
結:「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對於「平生之機者」而言,就是在接受念佛法門之後,天天持
之以恆的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數目少不嫌少,多不嫌多。「
法寂法師解釋,對於「臨終之機者」(臨終時才遇到,並且接
受念佛法門的人),如果他舌根僵硬,連心聲佛號都念不出來,
只要他心裡有「我想往生淨土,願阿彌陀佛慈悲接引我」的意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