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33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印光大師關於「三福」的開示(《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
說:「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回向淨土,
皆得往生。」印祖清楚的說「若全若半,乃至心事」。念佛人
應當孝養父母,但如果說必須做到 100 分,甚至只是 60 分,
才有資格往生淨土,那就不符合淨土宗的經言祖訓了。「
「
《觀無量壽經》云:「此三種業(淨業三福),乃是過去、未來、
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此經文是指諸佛在“成就佛道”
之前必須圓滿“淨業三福”,并非說念佛人在此穢土就必須把淨
業三福圓滿才够資格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入學)和成就佛道
(畢業)是兩回事。念佛人往生到了西方淨土之後,才把“淨
業三福”圓滿。
「
矛盾的是,「老法師」心方面要求凡夫把妄想控制住,生活規
範要依照「三福、六和、三學、六度」等,另心方面卻承認絕
大多數的凡夫是「下下根者」。他說:
• “若以根性而言,我們煩惱重、缺智慧,似應屬於「下下
根」。”「注「32「「「
• “此經(會集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度化眾生的對像,主要是六道凡夫,不是聖人。”「注「33
既然如此,為何要凡夫念佛人跨越極高的門檻(降伏煩惱,修
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三福、六和、三學、六度)等等呢?
《觀經》關於「下品往生者」的經文裡面根本就找不到「老法
師」設定的高門檻。
祖師們說的「易行道」是名副其實的。「請看下面的祖訓: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