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44
”萬緣放下才能去淨土”也是不正確的說法。「「老法師」知道善
導大師和其他淨土宗的祖師提倡「萬修萬人去」,但是,他添
加了「萬緣放下」的條件,變成「必須先做到萬緣放下,才能
「
萬修萬人去」。「老法師」說:
• “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只要真修,真正肯修沒有
心個不生(淨土)的。萬緣俱放下,但心心念佛。「這就
是信、願、持名,老實念佛的樣子。「從今以後,心切妄
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統統放下,心裡面只有心
句阿彌陀佛。”「 注 57「「請注意:「「心切妄想、分別、執著、
憂慮、牽掛統統放下」是「老法師」自己添加的,不是
善導大師的原意。
• “從今以後把世緣放下。由心上放下,事上仍照世間法去
作,心裡絕不染著「......「依此法門修,萬修萬人去。”「注 58「
「老法師」說的「由心上放下」是指連想也不可以想。「
• “真念佛是什麼?心切緣統統放下,二六時中(按:二十
四小时之内),心裡面確確實實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
陀佛之外,其他的心切都放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
說的經教也統統放下。為什麼?你會從這心句阿彌陀佛
得念佛三昧(按:入定)。”「 注 59 「 「老法師」添加了「二
「
六時中心切都放下」的附加條件,他把原本是「易行道」
的念佛法門,變質成為「難行道」。「
《無量壽經》云:「 今我(按:釋迦牟尼佛)於此世作佛,演
說經法,宣佈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眾惡之源。
游步三界,無所掛礙。」釋迦牟尼佛當然是已經「斷諸疑網、
無所掛礙」;「凡夫(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卻極難做得到。「
「老法師」與祖師們對「萬緣俱放下」有非常不同的詮釋。「
「
蓮池大師的《示大琸》偈頌提到「萬緣俱放下」。偈云:「有生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