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60

土,他臨命終時(未斷氣之前),我阿彌陀佛就會與西方聖眾

               前來,圍繞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淨土。


               「修諸功德」的範圍很廣,包括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淨業
               三福、十善業道。 由此可知,第十九大願是要給那些非專修

               念佛法門的佛弟子(非專修者)。他們修各種法門,但都至誠

               發願要往生淨土,他們也有機會蒙佛接引。


                               「
               要注意的是:「非專修者」有「至心發願」,却没有第十八大願
               所說的「至心信樂」。專修念佛法門者和「非專修者」在看待
               「信」(第心、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

               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第二、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
               大願,攝受眾生,無心遺漏,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的方

               面是很不同的。

               修念佛法門的人,不管什麼根基、品位,都必須有如「老法師」
               所說,要「發菩提心」,具足「十善業道」嗎?《觀無量壽經》

               提供了明確的答案;「經文徹底否定了「老法師」的說法。「只要
               看心看關於「下品往生」的經文就明白了。「「


                   ❖ 「下品上生 ...... 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
                       池中。 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當華敷(花開)時,大

                       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
                       說甚深十二部經。 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


                   ❖ 「下品中生 ...... 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
                       蓮華乃敷。 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
                       乘甚深經典。 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 「下品下生 ...... 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
                       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





                                                    60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