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化學課0627s
P. 5
計畫中另一位負責模組開發的是劉燕孝老
師。「我主要著力在課程的開發上,我們模組的發
想也是以水汙染為主題開始,除了趙老師剛剛講
到的濁度之外,還有一個檢測指標就是色度。」劉
燕孝表示,如果水的顏色深,就不屬於正常的水
質,而水的色度數值該如何定量呢?「以前就需要
送去相關單位用一些很貴重的儀器來檢測,這當
然不會有問題,結果也會相當精確,可是這樣對學
生來說就只是課本上的一行字,沒有實際操作的
過程。」他如此說道。
劉老師的課程是利用手機現成的感測器APP
來做基本的光度數值化量測。「比方說,假設我們
提供一個光源,通過受到汙染的水源之後,如果水
質愈清澈,通過的光的亮度就愈大,我們可以利用
創客手作是課程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部份(3)
這個方法,在後面接收到光源的亮度,來反推水質
汙染的程度。」儘管原本的APP開發的用途只是在
於測光,但劉老師帶領著學生去發掘各式各樣不同的APP來符合需求。「後來我們找到一個更理想的APP是Google
出的科學日誌。它的優點是留下當時實驗的各種數據紀錄,而且是一個連續的紀錄,不像之前的APP都是片段的,我
們要自己單獨記下數字。科學日誌則是一按下開始之後,就會連續監控數值的變化,甚至可以設定這個數值到多少之
後停止紀錄或開始紀錄,也就是可以設定觸發紀錄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