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化學課0627s
P. 6
ʔΎ̥Ϟደ؎༊၍ٙʷኪྼ᜕ሙ
所遭遇的困難
談到在設計課程時遭遇的困難,趙君傑沉吟片刻後表示,「我們一般傳統的化學課比較像是食譜,就是老師叫學
生做什麼就做什麼。再來就是實驗的主題大概也就是化學本科比較知識性的探討。但這門課程,因為在高瞻計畫的要
求下,就包含了跨領域和科別的特行,再加上動手實作,所以把很多不同的元素都加了進來,像是物理、電腦資訊,還
有一些數位加工的技術等等,比方像是用雷射切割去做一些教具;這麼一來學生就會使用不同的工具來達到較為精
密,而且有別於以往的量測方式。」他說,難就難在於老師們自己也必須要成長,「因為這並不是自己本身熟悉的化學
本科,所以老師們也得先跨出那一步,要先去摸索,自己也必須要學習一些東西,比方說要去學一些數位加工的技術,
要去思考自己想要做什麼、觀察什麼,我想這是一開始發展比較困難的地方。」
而對劉燕孝來說,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教學設計上要下更大功夫,「因為我們是反向操作,提供一個議題和工具
上的引導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熟練、進行監測,所以之前的準備功夫要特別多。再來就是,科技產品像是手機,本身
其實就有相當的差異性,比方說下載同樣的app,Android和IOS就有很大的不同。手機本身的元件也有相當大的差
異,比方說同樣的光我們放在同一個地方、同樣的距離,測出來就會很不一樣。學生也赫然發現,並不是貴的品牌就會
比較好,也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手機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劉燕孝表示,器材上的差異可以讓學生去考慮不同手機量
測到的數值差異,以及什麼才是比較好的結果,「這時候一組中的兩、三位同學可能就會換一支手機來試同樣的量測,
思考用哪一支手機量測的數據所畫出來的圖形會比較符合科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