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8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88
形暴力強迫民眾就範,而是要求民眾遵從國家主權理性的「象徵秩序」來扮演各
197
自的角色。」 政府為使人民聽從社會秩序,以不破壞既定好的體制規範,而使
用無形的意識形態手法,像是政策的宣導作用或是廣泛在日常與朋友或家人之間
的權力關係,都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可能性行為或觀念。民主體系常與資本主義一
同建構出平等向上的進步假象,實則透過這樣的意識去滲透影響人民對自我的認
知觀,像是,只要我當一個好勞工我就有錢,意味著做好自己扮演的角色就行了,
這也是一種權力關係底下的規訓化,變成人們無意識裡的集體意識結構。
因此,當我們看見周遭出現一個破壞社會秩序的人物時,我們的意識告訴
我們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而且他遭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於是鄭捷被
我們視為無法言說的瘋狂個體,因為我們認為他瘋了便將他標籤化,送到監獄裡
面,讓法官和專業人士去判斷他的行徑,而這也是傅柯所要探討的排除性社會結
構關係。由於瘋狂本身被象徵為無法言說的分類,於是我們透過外在與他曾有接
觸過的人們為他發聲,他的同儕和家人以及他求學階段的老師們皆以旁觀者的角
度替他言說,藉助我們所相信的理性者。鄭捷的殺人事件經由媒體擴散到閱聽人
那裡之後,一陣陣滿腔的情緒也散播著正義的求解。正義被看見之後,最常見的
有孤立性的報應情緒,認為這只是鄭捷自食其果而已,不能原諒;有的則是改以
理解包容他的心態呼籲大家應誠實面對眼前的悲劇。
由於正義也伴隨著法律,但兩者的特性並不一樣,「法律是為符合全體國
民需求而規畫及制定,它作用於可確定、可估量、可實踐即可預期的範疇內。但
正義給予我們的是一連串不可能的要求:要求我們的法律必須服從「他者」他異
198
性的無盡訴求,並要求我們必須在道德決定所要求的完美性中做決定。」 因此,
正義讓我們看見他者再現的問題,卻同時訴諸於法律能夠做出一個公正的判決,
不過卻也發現到「正義在人世間法律的「象徵秩序」中,以一種永遠被壓抑的潛
197 賴俊雄(2005)。晚期解構主義,台北市:楊智,頁 24
198 賴俊雄(2005)。晚期解構主義,台北市:楊智,頁 47-4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