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0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60
條件就是要有時間,並且關鍵的是還要花費時間,而不怎麼強調空間:我會問現在
或接下來做甚麼,卻不會問在這裏或在那裏做甚麼。本真與非本真之間的區別之
一就是,本真此在並未浸淫於當前和即刻的過去和將來。本真此在向前看到它的
死亡,向後看到它的誕生,並且越過它的誕生看到歷史上的過去。至於為何是這樣
的,而不是走訪遙遠的地方,哪怕是在想像中?有一種回答是:空間或地理上的旅行
不能像時間意識或歷史意識那樣能使個人對自己的生活作全面的考察,還有一種
回答是:我現在所處的情境以及它所提供給我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過去—
包括我過去的生活和我所處文化的過去的歷史,而與遙遠的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
基本無關(或者至少關聯的方式不一樣)。為了把握我現在所處的境況,我應當閲讀
(像是)「亞里士多德」對現今人們的思維方式仍有影響的人。而不是那些無法
給我同樣影響的當代外國作品。傳統通過時間而非空間傳遞。這就是為甚麼當評
價一幅繪畫作品或一部文學作品時,我們總想知道到底它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
而不是它是否能經受「空間的考驗」。因此,此在的生活所涉及的更關鍵的是時間
而不是空間。但是,海德格爾對世界以及此在達及世界也感興趣,兩個有關時間的
傳統問題影響到這些方面。第一個問題讓亞里士多德和聖奥古斯丁頗費思量。只
有當前時刻當下存在着,而過去不再存在,將來還未存在。因此沒有超越時間的事
物或事件,沒有在時間中持續的世界,只有即刻的世界的時間性片段以及其中的客
體和事件的時間性片段。第二個問題讓康德胡塞爾和古代的思想家們感到困擾。
我只能感知-看、聽、觸等一一當下時刻有甚麼存在;或者,如果我們把光速和音速
考慮在内,還能感受到剛過去的瞬間的事物。那麼,我們怎麼能意識到過去、將來
或這個在時間上持續的世界?這兩個問題都與時間相關,而與空間沒甚麼關係。我
們不會被誘發去這樣想:空間上離我們很遠的事物不存在是因為它不在這裏。我
們的感覺,特別是視覺,從任何一個給定的角度向我們揭蔽一個或多或少延展的空
間範圍,海氏沒有明確説明這些問題,但他仍對它們感到困擾。他的解決方法之前
在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和康德的闡述中已有所預示( 存在與時間 , 427),具體如
下:此在在其意識中並未拘限於當下時刻,它既向前展望未來又回過頭來追尋歷史。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