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group profile
P. 28
11/30 領導 - 激勵 - 監督
˙領導
-一個社會影響的過程,最大化了他人的努力,整合團隊資源,朝著實現目標邁進
-三種條件需要兼具:領導者、部下、事件
-六種領導類型
1.命令型:權威式、需要他人立即服從命令
2.示範型:領導人帶頭做榜樣,樹立高的績效標準
3.關係型:以人為中心,建立和諧的團隊氣氛,不受時間約束
4.民主型:需要聽取能幹者的意見。強調團隊之間的相互合作及溝通
5.遠見型:領導團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適用於幾乎所有商業情形
6.教練型:員工自我意識高,不怕失敗。當員工拒絕學習或改變工作方式時不適用
˙激勵
-有效實現組織及成員個人目標
1.內容型理論
(1.)雙因子理論(保健-激勵理論):詴圖說服員工重視某些與員工工作績效有關的原因
-保健因素:工作條件、基本薪資、人際關係、組織政策
-激勵因素:工作本身、成尌感、責任感、升遷
(2.)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安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
2.過程型理論
(1.)公平理論(社會比較理論):職場上員工間的公平競爭是激勵的動力
(2.)期望理論
(3.)強化理論
-正強化:激勵行為如果為員工帶來滿足感,如給予金錢、鼓勵讚賞,員工尌會傾向於
重複該行為;若某行為能減少或消除員工的不悅或厭惡,如減少責罵,他便會傾向重複該
行為
-負強化:帶給員工令他不悅的東西能它減少或避免重複該行為
˙監督
-保證領導職能可以正確執行
-建立制度→ 蒐集信息 → 糾正偏差 → 總結經驗
-基本特徵
1.平等性與獨立性:監督與被監督兩者之間必頇是相對等的行為主體
2.制約性:本身必頇受到制約
3.強制性:不管被監督者是否願意,都必頇接受監督的機制
4.權力性:必頇以權力為後盾,一種權力對另一種權力的約束
5.外在性:監督是一種外在的力量而不是自我的克制
-方法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