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國考各科總整理
P. 24

2018年2⽉18⽇ 星期⽇

               <盡⼼章句下>孟⼦


                ⼀、孟⼦曰:「盡其⼼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養其性, 所以事天也。殀壽不
                貳,修⾝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說:“充分運⽤⼼靈思考的⼈,是知道⼈的本性的⼈。知道⼈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靈的
                思考,涵養本性,這就是對待天命的⽅法。無論短命還是長壽都⼀⼼⼀意地修⾝以等待天命,這就是
                安⾝立命的⽅法。”

                ⼆、孟⼦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 ⽽死者,正命也。桎
                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說:“⼀切都是命運,順應它就承受正常的命運。所以知 道命運的⼈不站在危險的牆下。盡⼒⾏
                道⽽死的⼈,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死的⼈,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運。”

                三、孟⼦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 道,得之有命,是求
                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說:“求索就能得到,放棄便會失去,這種求索有益於得到,因為所求的東⻄就在我⾃⾝。求索
                有⼀定的⽅法,能否得到卻決定於天命,這種求索無益於得到,因為所求的東⻄是⾝外之物。”
                四、孟⼦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誠,樂莫⼤焉。強恕⽽⾏,求仁莫近 焉。」

                孟⼦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問誠實無欺,便是最⼤的 快樂。盡⼒按恕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
                德的道路。”

                五、孟⼦曰:「⾏之⽽不著焉,習矣⽽不察焉,終⾝由之⽽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說:“做⼀件事不明⽩為什麼要做,習慣了不想想為什麼習慣,⼀輩⼦隨波逐流不知去向何⽅,
                這樣的⼈是平庸的⼈。”

                六、孟⼦曰:「⼈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說:“⼈不可以不知羞恥。從不知羞恥到知道羞恥,就可以免於羞恥了。”
                七、孟⼦曰:「恥之於⼈⼤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恥焉。不恥不若⼈,何 若⼈有?」

                孟⼦說:“羞恥之⼼對於⼈⾄關重要!搞陰謀詭計的⼈是不知羞恥的。不以⾃⼰不如別⼈為羞恥,怎
                麼趕得上別⼈呢?”

                八、孟⼦曰:「古之賢王好善⽽忘勢,古之賢⼠何獨不然?樂其道⽽忘⼈之勢。 故王公不致敬盡
                禮,則不得亟⾒之。⾒且由不得亟,⽽況得⽽⾂之乎?」
                孟⼦說:“古代的賢明君王喜歡聽取善⾔,不把⾃⼰的權勢放在⼼上。古代的賢能之⼠⼜何嘗不是這
                樣呢?樂於⾃⼰的學說,不把他⼈的權勢放在⼼上。所以,即使是王公貴⼈,如果不對他恭敬地盡到
                禮數,也不能夠多次和他相⾒。相⾒的次數尚且不能夠多,何況要他做⾂下呢?”

                九、孟⼦謂宋句踐曰:「⼦好遊乎?吾語⼦遊。⼈知之,亦囂囂;⼈不知,亦 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 故⼠得⼰焉;達不離道,
                故⺠不失望焉。古之⼈,得志,澤加於⺠;不得志, 脩⾝⾒於世。窮則獨善其⾝,達則兼善天
                下。」?」






               !2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