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毕业论文
P. 27
中药饮片霉菌毒素液质检测与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优化
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之症 [41] 。2010年版《中国药
典》将没食子酸的含量作为评价地榆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41] 。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 C.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具有活血通
经、祛瘀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血管、血栓形成等疾病,也作止痛、
消炎剂等应用 [41]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
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自红花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 200 多种,主要有黄酮类、
木脂素类、多炔类、水溶性成分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类成分等,其中,
水溶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 A 含量较高,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作用,抗
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抗炎活性,细胞保护活性,抗肿瘤活性,是红花
药理活性成分之一 [43]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将羟基红花黄色素、山奈素的含
量作为评价红花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41] 。
目前,升麻、地榆、红花饮片的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
人们的关注。
1.2.2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1 中药配方颗粒的历史和现状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经提取、分离、浓缩、制粒、
干燥、包装而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又称“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
煎中药”,“中药精制颗粒”,“颗粒性饮片”等,200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将其统一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 [44-45]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韩国,继而台湾地区就借鉴制药新理念和技术,
开始中药浓缩颗粒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5] 。作为中药现代化的
一个标志,国内于80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试用,90年代初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开始组织传统汤剂和中药浸膏颗粒的对比研究,编制了单味中药颗粒技术
原则,对药材质量、饮片炮制、提取、制粒、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包装等均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 [46] 。迄今为止,国家批准了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一方药业、
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六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生产的
配方颗粒品种达400多种。
1.2.2.2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中药汤剂的使用形式,与传统汤剂相比,
具有许多优点:(1)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由于采用工业化大生产提取饮片中
的有效成分制成粉末后供患者直接服用,避免了传统汤剂由患者自己煎煮,对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