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中国教育史
P. 14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二)重要知识点:1.稷下学宫;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3.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论的比较;
                               4.墨家独特的教育思想;
                               5.《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
                               6.《学记》的教学思想;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
                 1.社会背景
                 经济上: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私田逐渐增多,出现了
            “私肥于公“的现象,齐国实施“相地而衰征”,标志着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政治上:新旧势力斗争加剧,王权衰落,呈现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文化上: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学在官府”被冲破,私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扩
            散于民间,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而文化下移又进一步加速官学的衰废,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2.官学衰落原因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周大夫原伯鲁:“可以无学,无学不害”
                 (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东周时期,王权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甚至诸侯国君也大权旁落,出现“陪臣执国命”
            的现象。原有的等级制度的崩溃使传统的礼制也受到了破坏。既然这些礼制规范已不再需要严格遵守,以
            礼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也就缺少了实用价值,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了。于是,天子的辟雍,诸侯的泮宫,
            地方的乡校,逐渐消亡。
                 (3)王室、诸侯忙于战争,社会动乱,无暇顾及学校教育;
                 3.私学兴起的原因
                 (1)经济和政治的变革造成礼崩乐坏,从而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于是,官学衰落,
            文化下移,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先养士,而士也从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出发,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求出
            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要成为士,首先要学习文化,必然从师受教,为私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4.私学产生的影响
                 (1)私学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政教
            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教师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
                 (2)扩大了教育对象;它冲破了西周“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
                 (3)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新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突破了西周的“六艺”范围,各家
            各派可以自由传授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和新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方式上,私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教育场
            所,而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求学为动力基础,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4)私学通过自由办学、自由讲学来发展教育事业,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
            理论的发展,也由此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

                 (二)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养士之风盛行,促进了私学的再发展,进而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而百家争鸣又反过
            来推动了当时教育实践的活跃、教育思想的繁荣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在各家学派中,儒、墨、道、法与教
            育联系密切,对社会的影响较大。



                                                            14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