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中国教育史
P. 17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仁”,是对他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仁和礼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
容,也是孔子强调的两个基本道德修养原则。
(2)方法:
①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③力行:“力行近乎仁”
④中庸:“过犹不及”
⑤内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改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8.论教师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温故知新(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9.历史影响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
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具体贡献,按照上面内容逐条展开论述即可。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根据自身
需要来利用和改造儒家思想,使之为封建统治服务。可以说,孔丘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时代
的政治、经济、文化,这种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起了不同的作用。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1.孟轲(前 372—前 289)与思孟学派
孟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一生以教育为业,也以教育为乐,他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
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受业于子思(孔
子的孙子),故孟氏之儒又被称为思孟学派。孟子也被认为是孔子的嫡传,所以儒学又被称作“孔孟之道”,
代表作《孟子》。
2.教育的作用——得民心,求放心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得民心
孟子主张“施仁政”,认为仁政的根本在“得民心”,而教育又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即“善
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求放心
①人性论基础:性善论
认为人先天具有善性。但孟子所说的性本善,并不是说人性中具有纯粹的完全的道德,只是说人性中
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②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
任何人只要肯接受教育,就可以把先天的善端充分发挥,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圣人,即“人皆
可以为尧舜”,其理由就在于人人都有善端,普通人与圣人在先天本质上并无区别。
③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在于“求放心”,即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人仅这四个善端是不够的,还要对这种先天的善端存而养之,扩而充之。而且如果人受到不良社会环
境或教育的影响,就会失掉这种善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善的本性,
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教育目的——明人伦
从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来看,孟子明确概括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他说:“设为
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
所以明人伦也。”所谓人伦,即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及掌握社会生活准则。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