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中国教育史
P. 56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来的人在知识和智能上远胜过封建学塾培养的旧式文人,为中国新式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借鉴模式。从这一
意义上说,它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四、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自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举办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创建洋务学堂和留学生教育。
(一)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
1.类型: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科技学堂
2.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主要造就各项洋务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2)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西文、西艺等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四书五经的学习;
(3)在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上,设立了分年课程,确立学年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
(4)在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注重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在组织领导上,由洋务大员直接领导和控制,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
(6)在办学方针上,“中体西用”;
(7)在学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封建官僚习气,并受洋人的制约;
(8)在教师聘用上,主要聘用洋教习;
(二)京师同文馆
创办于 1862 年,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其目标是培养洋务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西
艺”为主。1902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1912 年成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历史遂告结束。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是洋务学堂
的典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三)福建船政学堂
晚清政府为发展海军而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人才的学校,初名“求是堂艺局”,由闽浙总督
左宗棠创办,船政大臣沈葆桢长期主持。该学堂于 1867 年 1 月正式开学。分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又
称法国学堂,学习蒸汽船的制造。后学堂又称英国学堂,分驾驶和管轮两班。1868 年 8 月,船政学堂设立
了绘事院和艺圃。其中,绘事院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用图纸的制作人员,包括船图和机器图的绘制和说明。
艺圃,又称为“艺徒学堂”,招收 15-18 岁青年工人,半工半读性质,相当于在职培训学校,开了中国近
代职工在职培训的先声。该学堂除教授书本知识外,非常强调实习,而且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
续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事业培养出大量人才,是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
(四)洋务学堂的历史影响
积极:洋务学堂的创办,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在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一次建立了
新型学校,第一次把西学付诸实践,改变了传统以儒经为主的教育内容,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为
教育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前提。
局限:洋务学堂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地位;内容多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带有强烈的半
殖民地色彩;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五)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洋务留学是洋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1.派遣幼童赴美留学(1872、1873、1874、1875 四批)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