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中国教育史
P. 53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第二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复习指南
(一)本章知识框架图
龚自珍
晚清一些进步人士的思 想 林则徐
魏源
中 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
国 太平天国的教育
教 洪仁轩的教育主张
育
的 英华书院和马礼逊书院
近
代 教会学校的发展
转 教会学校的举办与西方 教育理念的引入 中华教育会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
教会学校的课程
折
教会学校的特点及历史 影响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 与特点
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京师同文馆
福建船政学堂
幼童留美与派遣福建船 政学堂学生留欧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 教育思想 张之洞与《劝学篇》
历史作用与局限
(二)重要知识点:1.洋务教育,尤其是洋务学堂的类型与特点;
2.京师同文馆;
3.福建船政学堂
4.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内容及评价;
一、晚清一些进步人士的思想
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挨打认输后,痛定思痛,
必然要反思自己的落后之处,可以说鸦片战争是我们民族反思的一个起点。最后将反思的结果落后的原因
归结到人的素质上,痛感旧教育的空疏无用。统治阶级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地主阶
级改革派对传统的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抨击和揭露,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知识,代表人物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
(一)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1792——1841 年),号定庵,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近代学术思想的开启者。
龚自珍把吏治腐败的原因归结于教育不良,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陈旧、空疏。他逐一批判了传统的性理之学、考据之学和科举之业,总之在修身和治国上都
毫无用处,所以大多数看来是受过高深教育的官员,实际上可谓不学无术。
二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的是经史之学,作官后面对的却是兵、刑、钱、谷之类的实际事务,二
者对不上口,学问也用不上。
三是培养出来的人胸无大志。由于多数人求学就是为了谋取功名利禄,在经历艰苦的科场拼搏后,等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