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中国教育史
P. 49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六、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晚年受封荆国公,宋朝功利主义教育思潮
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
1.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既重视功利,也重视道德修养。
2.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包括经术(既要熟读儒家经书又要读百家之书,博学多闻);
朝廷礼乐行政之事;武事;
(二)系统的人才理论
王安石从变法图强的政治需要出发,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了涉及教育、科举、吏治弊病
的系统改革方案。王安石认为,造成当时社会种种弊端(如:财力日困、风俗日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材不
足,用人不当。为此,他在上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造就人才的四项纲领:
“教”指人才培养。第一,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系统,要使“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
第二,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准则;第三,以造就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为培养目标。
“养”指人才管理。第一,“饶之以财”,即保证人才有充足的物质待遇,各级官吏享受较高的俸禄;
第二,“约之以礼”,即规定各级官吏有关衣食住行以及婚丧、祭养等标准,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防止
发生放荡奢侈的事情;第三,“裁之以法”,即对违反法律者,依法严惩。
“取”指人才选拔。第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第二,对推荐上来的确是贤能者“随其德之大小、
才之高下而官使之”。第三,考察人才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察其言,观其行,试之以事;
“任”指人才任用。第一,“任其所宜”,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职务,并“使之得行其意”,充分
施展个人才干。第二,“久其任”,只要胜任,就应保持稳定,不要频繁调动;如不称职,就应坚决罢免。
王安石指出,为了有利于适用人才的大量涌现,教、养、取、任四个环节必须紧密相扣,缺一不可。
七、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
南宋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教育思想方面,或主张穷究皇帝王霸之学,倡言事功;或考订
千载,注重经制,与朱陆心性之学,往来辩难,卓然自立为浙学门庭,成为南宋时期与朱陆之学相抗衡的
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想流派。
(一)陈亮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培养道德和事功能力兼备的人,与朱熹提倡的“醇儒”完全不同。
2. 教学内容:陈亮论及学校教育,主张百家异流皆在可学的范围,允许学生自由探究时政,以养成
施政之实才、充其豪杰之气 。
3.学风:实学实用
4.学习的方法:陈亮认为,求学之道当立足于两点:一是因事求道,二是因动求道;
5.在评定知识价值的标准方面,陈亮与朱熹也有显著的不同。陈亮认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
济处,便是有理。
(二)叶适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叶适同陈亮一样,主张培养“秉义明道”、“文武兼资”,并有治世之才的真士,倡导
学以致用,见诸事功,并以此作为判定道德学问价值的标准。
2.教育作用:从天赋平等的观点肯定教育权利的平等,同时又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人之质的差异
性,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要克服个体因“质”的不同而阻碍人们对维护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道”的认
识;另一方面要因“质”施教,培养封建国家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3.教育内容。以六经为基本教材,各代历史以及诸子百家书籍。重视史学体现了事功学派的鲜明特点。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