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中国教育史
P. 45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三代一千余年,直到清末转型为近代新式学堂,成为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1.书院的萌芽
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最初指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或个人读书的场所。以讲学活动为主的书院萌
芽于唐末,初兴于五代,其原因有: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私人讲学的传统
(3)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4)佛教禅林的影响
2.书院的发展
(1)宋代的书院
宋初官学停顿,只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给私人教学性质的书院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次兴学
以后,书院相继衰落。
①北宋著名的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②南宋书院的发达
朱熹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并亲自掌教,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后又对岳麓书院进行了
修复和扩建,此后,各地争相效法,相继建立书院,延聘名儒讲学,使南宋书院异常发达,不仅为封建统
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统治人才,而且书院重视和提倡讲学的风气,影响了整个社会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
在教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特征:第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组织结构上也趋于完善;
第二,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与学术的繁荣;第三,书院已经表现出官学化的倾向。
(2)元代的书院
元朝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官学化,这一时期理学对书院的影响加深,理学著作成为书院重
要的教育内容。
(3)明代的书院
明初,统治者提倡科举,重视官学,书院处于沉寂状态;明中叶以后,由于科举越发僵化,官学有名
无实,一些理学家为救治时弊,多立书院,授徒讲学,于是书院兴盛起来。
(4)清代的书院
清中期以后,清政府提倡创办书院,但又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日趋官学化。
(二)白鹿洞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揭示》
位于江西庐山,初为私人读书养性之所,北宋初年由于朝廷赐书,进入了鼎盛时期。北宋中期以后,
书院渐趋衰微。南宋时期,朱熹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并亲自掌教,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即
书院学规或教条),明确规定了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教学步骤。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
第一个纲领性学规,不仅对于当时及以后的书院教育,而且对以后的官学教育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三)东林书院与讲会制度
创办于宋初,不久废弃。明末,顾宪成被罢官后回到无锡,在地方官的支持下,修复东林书院并制定
《东林会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院讲会制度,使其成为明后期最著名的书院。其教学活动的特点主要
有:推崇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心学;容纳各种实学;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东林书院不仅是教学和学
术研究中心,还是政治舆论的策源地和政治活动中心。它的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将学术与政治结合;二是
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四)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
阮元于嘉庆年间分别在杭州、广州创立了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所书院继承了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