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中国教育史
P. 46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培养和造就了不少人才,对清代学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坚持“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的办学目的;不以科举时文,而以名物训诂、辩白考订为教学
内容;
第二,对教师各用所长,对学生因材施教;
第三,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术气氛浓厚;
(五)书院教育的特点
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
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不同学派可自由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
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5.师生关系融洽;
(六)书院的教育意义
1.促进理学发展、繁荣学术文化;
2.促进了教育革新;
书院的办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与官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继承了私人办学的优良传统,并
吸取了其它文化形态(如佛教)的有效教育手段,从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教育的革新。
3.促进了古代教育制度的完备;
书院教育制度的出现,使得中国传统教育除了官学制度之外,又有了新形式,使求学者有了更多的选
择。而且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又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病,
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也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三、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是民间举办的蒙学的统称,即儿童小学教育阶段的学校。
(一)私塾的发展与种类
1.私塾的发展
蒙学在西周时是官办,称为小学,学习书、数。春秋战国以后,私学兴起,蒙学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私
人办理。两汉以前称“书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家学、蒙馆等,多属于蒙学性质。宋元明清有私
塾、社学等,其中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私塾的种类
第一类:义塾,又称义学,是私塾中规模较大的学校,一般由地方官绅或富裕人家捐资开办;
第二类:专馆,由一家或数家、一村或几个村子单独或联合设立;
第三类:散馆,由秀才或其他有文化的人在家庭中设立;
(二)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1.蒙学教材的发展:《史籀篇》(西周)和《急就篇》(汉代)
2.蒙学教材的种类
(1)识字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
(2)伦理道德教材,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
(3)历史教学教材,如宋王令的《十七史蒙求》;
(4)诗歌教学教材,如朱熹的《训蒙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
(5)综合知识类教材,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三字经》(宋末王应麟)、《百家姓》(宋初)、《千字文》(南
北朝周兴嗣);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