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中国教育史
P. 54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作了官已经是年过韶华,精力衰退,加上官场升迁又多是论资排辈,于是官员往往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只是求循资序而已。
旧教育体制培养不出优良上进的人才,吏治当然不可能搞好。他作《己亥杂诗》大声疾呼:“九州生
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唤改革教育体制,培养造就适应社
会变迁和时势所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人才。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
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
《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
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
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虽然要求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某些“长技”,
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制夷”而已,限定性很强,并不涉及中国自身的变革,但“师夷”的观点恰恰与传统
儒家规定只能“以夏变夷”、而不能“变于夷”的观点相对立,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可以说是划时代的。魏
源是中国最早提出要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家,在教育方面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成为近代教育
改革在观念上的先导。
二、天平天国的教育
(一)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断反抗。
1851 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革 命以拜上帝教为政治理论指导,
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传统思想的倾向。定都南京后,废除了清朝的教育制度,实行了文教改革。
1.实行普遍的平等教育
2.改革教育内容,编辑新教材;
3.改革考试制度,废除封建门第出身;
4.文风与文字改革;
(二)洪仁玕的教育主张
洪仁玕(1832-1864 年),广东花县人。1859 年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干王,让他总理
朝政,于是他撰写了自己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编》,提出了许多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主张,
包括兴办交通、银行、采矿、邮政、新闻、医院、学馆和各类慈善事业以及开辟新的专利、保险、财税等
等。在文化教育上也提出了学习资本主义的主张:
1.批判封建文化习俗;
2.学习西方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
3.“德才兼备”的教育目的和“三宝”教育内容;
(1)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备的人才,即太平天国所需要的新民,新人;
(2)三宝教育内容:宗教道德教育、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