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中国教育史
P. 62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性,且生搬
硬套日本学制,有许多不合中国实际的地方,如经费问题、师资问题、学制冗长等。
(二)废科举、兴学堂;
第一步:改革科举内容;废八股,改策论,废武试。
第二步:递减科举中额;每科递减三分之一。
第三步:科举制度完全废止;
1905 年清政府下令:“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标
志着自隋朝起实行了 1300 年的科举制度完全停止。
科举废除,一方面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旧式学校或
消亡、或改制。而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全国兴起了办新学的热潮,
从而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另一方面,科举制的废除,使文官选拔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
状态,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得到改善。
(三)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1905 年在中央建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6 年在各省建立提学使司,在
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事务,从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
(四)厘订教育宗旨;
1.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
才,慎防;流弊之意。”这是中国近代最早规定的教育宗旨。
2.1906 年,学部颁布了“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尚武”的教育宗旨。核心是“忠
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五)留日高潮与庚款留美
1.留日高潮
甲午战后,深重的民族灾难揭开了留学教育的新篇章。1896 年,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901
年新政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多。虽然他们程度参差不齐,输入近代西方科技整体层次不高,但他们充实了
新式学堂的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的队伍,翻译了大量西学书籍,广泛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并成立资
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庚款留美
1908 年以后,随着留日热潮的消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跨入一个新时期,即以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吸引
中国留学生为开端,进而推动留学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1901 年,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 4 亿 5 千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美国为了维护在华权利,决定
退还这笔款,用于兴办在华文化教育事业,资助留美学生以培养亲美人才。为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
府在华盛顿建立留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中国留学生的机构,在北京建立留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
考选派遣事宜,并从 1909 年开始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到美国各高校深造。同时,留美学务处又着手筹建
了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学堂,于 1911 年 4 月正式开学。
庚款留美学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他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辛亥革命,并为中国近代
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宣传介绍的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主流的西方教育理论促进了
教育的平民化、实用化和科学化;他们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胡适、陈鹤琴、
梅贻琦、竺可桢、徐悲鸿等,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