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中国教育史
P. 65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大学要偏重于基础理沦的研究。
                 (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故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这一主张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
            具体措施。
                 北大改革的意义:是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改革使北大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高等
            学府,也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摇篮。

                 (三)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
            济凋敝,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比例极低,而且仅有的经费还常被侵占挪用,因此,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
            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
            教育独立会”。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蔡元培是教育独立的倡导者和支持者。1922 年 3 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
            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主张教育脱离政党、脱离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反
            映了资产阶级教育家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独立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这在当时无疑具有
            一定的合理性,另外对收回教育权运动,抵制殖民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要求教育脱离政治而
            独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三、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文化领域继续了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1915 年 9 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成为
            新文化运动发动的舆论阵地,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彻底的批判封建专
            制和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方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使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再局限
            于少数精英分子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要求。
                 教育观念的转变表在:
                 1.教育的个性化:这一观点增强了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个性教育的倡导;新文化运动人士呼
            吁:教育要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学校要以个人和儿童为本位,不能按照整齐划一的模型塑造人,要
            使受教育者各尽其性,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
                 2.教育的平民化:坚持教育的“庶民”方向,打破了以往社会贵贱上下、劳心劳力、治人与被治的
            阶级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
                 3.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生活发展适应的重要意
            义;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强调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教育与生
            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适应
            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
                 4.教育的科学化:强调理性的怀疑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追求;不仅要提高科学在教育内容中的比重,
            还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透到社会各项事业中,改变人的态度和观念。
                 以上教育观念经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倡导被社会所广泛认识,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带来了 20 世
            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理论的繁荣。

                 (二)平民教育思潮
                 1.内容: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等级性和教育特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教育等;



                                                            65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