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中国教育史
P. 66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2.表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于改良主义,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另一种倾向于革命,
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知识,还要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代表人物李大钊、毛泽东等。
3.平民教育运动:1923 年,晏阳初、陶行知等人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
平民教育运动。1925 年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逐渐被 30 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取代。
(三)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有五种含义,即勤工俭学;工学结合;劳力与劳心结合以消除体脑差别;出于建立新村和共产社会的
理想,采用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制度转变;强调学生、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发展对工农的感
情,唤起工农的革命觉悟。五四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这一思潮的大规模实践。
(四)职业教育思潮
这是应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而兴起的教育思潮。1915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发
展职业教育的议案。1917 年,黄炎培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在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
育,将这一思潮推向高峰。
(五)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919 年 5 月,杜威应邀来华讲学并宣传他的哲学和教育学说,其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也大力
宣传他的主张,使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时成为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教育思潮,给当时的学制改革以深刻的
影响。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些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等给中国 20 世纪 20 年
代的教育改革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六)科学教育思潮
1.主要表现:
(1)“科学的教育化”:让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科学在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分量。
同时也关心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如科学的教育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还要注意实验、启发,不能
只传授知识,还应养成一种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等。
(2)“教育的科学化”: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办理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依据,
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运用调查、测量、统计、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如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2.派别
(1)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认为科学教育的基本内涵是物质上之知识的传
授以及应用科学方法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
(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
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
(3)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之为解决一切
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一种较为具体的科学教学教育主张。
(七)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五四时期从欧洲传入我国,代表人物曾琦、李璜、余家菊等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在教育中强调“民族性”、“国性”的教育;2.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3.重
视情感教育,认为共同相通的情感是形成国家意识的基础;
(八)勤工俭学运动
始于辛亥革命前后,结束于 1925 年前后。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主要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