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中国教育史
P. 64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基础;但经过几年的实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如学制整齐划一有余而灵活性不够,中学的修业年限
太短而且偏重于普通教育,很难适应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三)颁布课程标准
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表,对学校课程的设置、
教学目标、授课时数都作出规定,其特点表现在:废止了讲经读经课;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关注对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教育;注意课程的应用性、平民化和手脑协调发展等。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1868-1940),号孑民,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代表作《蔡元培教育论集》。去世后被
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 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
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1.军国民教育(体育):强调学生生活军事化,以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
尚武精神。
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
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以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为主要内容。
4.世界观教育(合三育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人们立足现象世界并能超越现象世界而贴近
实体世界的精神境界。
5.美感教育(辅助德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尽管各自作用不同,但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是
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学校教育既要“五育并举,又要各有侧重”。
(二)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校政腐败,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
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1916 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1)改变学生的观念;“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仅体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
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内容:大学设立评议会,是全校最高的立法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
核通过。各科设立教授会,分管各学科的教务,规划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2)目的: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发展。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1)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学术”即“学为学理,术为应用”,二者关系是“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蔡元培认为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