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中国教育史
P. 67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以后逐渐转变为寻求革命救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运动。通过留法勤工俭学
运动成长起来的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吴玉章、周恩来、邓小平等在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1.废除尊孔读经,恢复了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2 教育普及有所发展.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
3.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学校教育中推行白话文和国语;
(2)中等教育注意科学和实用;
(3)在小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法逐渐取代注入式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
四、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一)近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清末,西方的教学法开始传入中国,最早的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下,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在各地开展起来。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教学制度还有设计教学法、道
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葛雷制、德克乐利教学法等。其中,以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对我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
(二)设计教学法
代表人物是克伯屈,这一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三)道尔顿制
作为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实质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法更多的负责,有利于培养学
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该制度于 1922 年传到中国,帕克赫斯特的访华,将这一制度的宣传和试
行推向高潮。
(四)文纳特卡制
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造,是比道尔顿制更激进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
共同的知识或技能(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
者按学科进行,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不考试。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都强调以儿童自主学习为原则,注重培养其动手和试验能力,调动了儿童自
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独立做事的能力。但同时也会产生忽视教师的作用,使教
学流于放任的弊端。相对而言,文纳特卡制更成熟些,它既注重儿童的个性和自由,也强调儿童的团体意
识和社会化过程。
五、1922 年“新学制”
(一)“新学制”的产生过程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制定《学制系统改革案》,称 1922 年新学制或“壬戌学制”。该学制采用美国
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所以又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二)“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
1.七项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
社会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2.体系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