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中国教育史
P. 71
ࡆັྐğGBOOEVP ࠆ౼۷؟ ॉሧਘ
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课程配套讲义 中国教育史基础详解
连续性,为今后国家建设培养、储备了人才。当然,这也是国民党控制教育、抑制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效工
具。
二、教育制度改革
(一)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1927 年 6 月,在蔡元培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决定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教育行政改革。以大学院
为全国最高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与大学院相对应,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实际上仍是按省设立),每
区设大学一所,兼管本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构建,旨在使教育能独立于一般官
僚体制之外,克服单纯以行政方式管理教育之弊病,并加强学术研究与教育实施的联系,实现教育行政的
学术化。但教育独立本来就是理想化的,教学、科研、行政合一的构想实际上也行不通,再加上在中国学
术气氛不浓,官僚习气甚重,使这一制度试行不到两年便宣布废除。
(二)戊辰学制的颁行
1928 年,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以 1922 年学制为基础略加修改整理,提
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称“戊辰学制”。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
1.提出七项原则:根据本国实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科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
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2.取消师范专修科和师范讲习所,添设乡村师范学校;
3.中学部分(废除了分科选科制)。
4.大学采用多院制,取消单科大学;
5.职业教育方面,除高中设职业科,可单独设立高级职业学校和 ,与高中、初中相对应,并在小学
中增设职业科。
由于该学制和 1922 年学制大同小异,很多人不把它作为学制改革的一个阶段。
三、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将各级各类学校置于其严格统治之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训育制度
训育制度,是国民党政府在学校进行常规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国民党在中、高等学校都设有训
育处或训导处,由训导长或训育主任一人负责,他们在训育员的辅助下,领导各年级组的导师,对学生进
行思想政治工作。
(二)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
童子军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形式,民国初年传入我国。1928 年国民党政府中
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总章》,规定 12-18 岁的青少年皆须入伍受童子军训练。1933 年 10
月,公布《中国童子军章程》,规定童子军“以忠孝仁爱和平为训练之最高原则”,以“智、仁、勇”为教
育目标,抗战后加强了对童子军的组织和训练,强调童子军活动为战时需要服务。
(三)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
1927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提出了“各学校要增设军事训练”,1928
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大学院下令全国专门学校一律增加军事教育课程。1933 年,蒋介石下令国民政府军政
部、教育部、训练总监部:凡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不合格者,不得补考、投考大学,这就将军训作为完
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
(四)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