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重口味心理學
P. 25

殺人的願望:   無緣無故我們怎麼會想到要殺人?   這還得從我們剛出生那會兒說起。還記得自己出生的過程
       嗎?廢話,當然不記得。那麼好吧,還記得別人出生的過程嗎?不論順產或者剖腹產,原本安寧地待在子宮中的嬰兒突然
       被強迫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很不高興,從那一刻起,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本能就在人的體內誕生了!這一點在後來也
       有明顯的體現:誰搶了寶寶的玩具或者干擾了他們的活動,就會很快引起他們強烈的不滿與抗議,用哭聲來懾人心魄。
         爾後,到了成人階段,這種破壞的本能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具有強大的能量。不像嬰兒時只能靠哭聲來嚇唬人,它
       可以做到徹底地消滅入侵者以及它帶來的憎恨感與恐懼感。而這麼做的最後結果就是殺了對方。這就是殺人的願望。
         但是,奇怪的是,在自殺中,為什麼原本向外的殺念卻轉向了自己呢?
         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這樣一個人,他非常恨他的弟弟,總是想找機會親手殺了他。但是,他還是克制住自己,不僅因為法律,更是因為
       他母親。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不僅不能殺了弟弟,還有義務去保護他,為此,他為自己曾有過的罪惡想法萬分後悔,非常
       自責,幾次企圖自殺,但都失敗了。   後來,他出於一種自己都不完全清楚的原因,開始不顧一切地瘋狂駕車,以求能
       死於車禍。但是欲死則不達,儘管出過幾次嚴重事故,但他還是非常“不幸”地活了下來。對於怎麼都死不了的這個問
       題,他感到很生氣,就想著能不能換個法子來解脫,於是他故意反覆與妓女接觸,希望能患上梅毒,但是又非常不幸的
       是,他只得了淋病,不過他全然不加以治療。   從他一連串的做法可以看出,這個人把對弟弟的痛恨轉移到了自己的身
       上!由此,引出一個新的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內投。要講“內投”,就要先知道“投射”,“投射”我們在沙盤那一篇講
       過,是指人們把自己不能容忍的衝動和慾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來表現出,藉此消除內心的痛苦。
         而“內投”(就是“內部投射”)正好與“投射”相反,是把本來指向外界的敵視、攻擊、傷害等轉而指向“自身”。其中這
       個“自身”,不是指自己的真身,因為人是有趨利避害本能的,不會傻到真要傷害自己的地步,那這個“自身”又是什麼呢?
         心理學中有這麼一種說法,人在看待自己的身體時分三種境界:
         ①不把自己的身體當成自己的身體。
         ②自己的身體就是自己的身體。
         ③自己的身體中還包含著別人的身體。   在“內投”中,用到的就是第三種說法:自己的身體中還包含著別人的身
       體。誰的身體?就是你仇恨之人的身體,這樣就解釋了上面的問題:
         在自殺中,為什麼原本向外的殺念後來卻轉向了自己?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受法律等方面的約束,我們很清楚自己實際上是殺不了對方的,所以就把對方內投到自己的
       身體之中,玩命地虐待自己,以殺掉身體中的對方,這樣就代替了現實生活中的殺戮,也就變成了自殺。   關於自殺現
       在可以解釋了,為什麼一個小男孩因受到父親幾句責罵後就上吊自殺,或者一個小女孩只是因為在學校被老師訓斥了幾句
       就跳樓輕生。是因為他們都不能殺死心中恨的那個人(父親或老師),因為那個人對他們來說太強大太權威了,甚至有時
       他們對那個人的恨裡還夾雜著些許愛,不忍心真的傷害對方。但是心中騰起的恨意卻實在難消,這種攻擊性和破壞性的本
       能衝動一旦啟動,就必須找到一個突破口,於是他們把父親和老師投射到自己的身體裡,殺掉他們,這樣就造成了自殺。
         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每個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有父親的影子。不少男士看到這裡很可能也會自
       覺地意識到:我的父親確實活在我的心中。
         如果說上面故事中孩子們的做法只是讓你感到不解的話,那麼下面幾個案例則會讓你感到萬分疑惑:
         一個女孩子因為頭髮剪得太短而抑鬱沮喪得自殺。
         一個男子因被迫放棄玩高爾夫球而自殺。
         一個女子因錯過了兩班火車而自殺。
         一個男孩因為他的寶貝金絲雀死了而自殺……為什麼他們會那樣做?為什麼?
         這裡,弗洛伊德再一次隆重登場了。
         弗洛伊德: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就從我著名的“性慾論”中一探究竟吧!
         一提到“性慾論”三個字,有些人可能要想歪了,其實我純潔著呢!
         我是把一切問題都歸結於性的問題,就是說,我把性慾視為人類行為的真正原因。但是,我說的“性”可不是你們想像
       的性交、性愛、生殖器那麼簡單,我的“性”是廣泛意義上的,不僅僅針對性成熟的青春期和成年,還包括嬰兒——嬰兒一出
       生就已經存在了“性”!   我的性也不僅僅表現為人們在性交過程中獲得的快感,那真是對我的誤解,其實它還包括從身
       體其他很多區域中獲得的快感。
         我性慾論中的“性”其實是一種潛在的能驅使人們尋求快感的能量,是種動力,power!我給這種 power起
       了一個名字,就叫:力比多!   根據“力比多”在人格發展的不同時期,貫注在人體部位的不同,可以劃分成人格發展的
       五個時期:   ① 口唇期就是大嘴唇時期,是人在 0 ̄1歲的時候開始的。為什麼這麼叫,因為我認為力比多的發展
       是從嘴開始的,這時它多關注於人的嘴上,就像嬰兒享受吸咬母親的乳房,吮吸的快感就此而生!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口
       唇期,像長大成人後吮吸或咬東西(如咬鉛筆等)的快感,抽菸和飲酒的快感等,都是從口唇期發展來的。   ② 肛門
       期人到了 1 ̄3歲時,力比多的關注點開始轉移了,它從嘴部轉移到了肛門。
         這個時候人們開始享受到大便產生的快感,更熱心以排泄為樂,或者在玩弄糞便中體會到滿足。
         ③ 前生殖器期當到了 3 ̄6歲時,人們開始進入前生殖器期。我認為兒童從 3歲起就開始有了性生活!大家不
       要覺得聳人聽聞,實際上確實是這樣的,只是由於這時他們的生殖器還未發育成熟,所以性生活的方式與成人不同而已。
         那麼什麼是他們的“性生活”呢?就是我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也可表現為女孩戀父。因為到了這個時
       期,兒童會變得非常依戀父母中的一方。
         ④ 潛伏期到了 6 ̄11歲,先前口唇期、肛門期和前生殖器期產生的快感一掃而光,大家進入了一個相當平靜的
       時期。   ⑤ 生殖器期經過暫時的蟄伏,女孩大約到了 11歲而男孩大約到了 13歲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進入青春
       期。這時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會非常熟悉:叛逆,急於從父母那裡擺脫,容易產生性的衝動,容易跟成年人發生矛盾,產
       生牴觸的情緒。人生中的第一場風暴已經來襲!   關於自殺好了,我辛苦地講了這麼一大堆東西,只是為瞭解釋一件
       事:上面自殺事例中的那些人是何緣故因為那麼一丁點小事就歇菜了呢?
         我的結論只是一個:因為這些人在人格發展的道路上,還始終滯留在“口唇期”這個初級的階段!   他們在情緒上和
       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還沒有脫離幼兒的情感模式。而幼兒是用嘴來愛的,正像吃奶的孩子不願意斷奶,斷奶以後就認為
       自己擁有的所有東西都被剝奪了,心如死灰絶望到底,還活個什麼勁,死去!同時,他們還非常憎恨那個奪走自己摯愛之
       物的人,因此又把對方內投到自己身上,起勁地發洩,也就不難解釋他們為什麼會因為那些無關緊要的事而自殺了。
         “殺人的願望”說完了,但正所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什麼讓自殺者在準備殺掉自己的時候內心不做抵抗反而心甘情
       願受死呢?那就得繼續來說說這場“謀殺”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被殺的願望!
         被殺的願望:
         如果說殺人是攻擊性的極端形式,那麼被殺就是屈服的極端形式。
         是誰讓自殺者走向屈服的盡頭?就是良心!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