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00422
P. 45
當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困境及其肇因與破解之道
標,農村居民選擇外出務工特別是到城市務工以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
幸福指數就成為了一個與之相伴而生的現象,而且這種狀態仍然會伴
隨著城鎮化、現代化的全過程。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造
成了中國大陸農村留守兒童人數的增多。據 2010 年全國人口第六次
普查統計的資料,2010 年中國大陸 31 個省市自治區人口中,居住地
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
人口為 2.6 億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長 81.03%。
又據 2017 年民政部門掌握的情況,山東省約有 10 萬名左右的農村留
守兒童。2018 年《中國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白皮書》公佈的資料顯示,
約 40%的留守兒童一年與父親或母親見面的次數不超過2 次,約20%
的留守兒童一年與父親或母親聯繫的次數不超過 4 次。離父缺母型留
守兒童與父親的見面次數較多、對母親有明顯的怨恨情緒;離母缺父
型留守兒童與母親見面次數較少、對父親有明顯的怨恨情緒。在各個
年級,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情感依戀、精神依賴、行為依附得分都顯著
低於非留守兒童。處在五年級的留守兒童對父親行為依附得分出現負
值,說明較早對父親產生青春期逆反傾向。留守兒童核心自我評價得
分顯著低於非留守兒童和半留守兒童。隨著年級的增長,留守兒童的
核心自我評價呈現先緩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軌跡。非留守兒童的愉
悅狀態得分顯著高於三類留守兒童,非留守兒童的煩亂狀態和迷茫狀
態得分顯著低於三類留守兒童。值得關注的是,在三類留守兒童中,
離父缺母留守兒童和離母缺父留守兒童除了表現出對父母中缺失一
方的怨恨以外,還在與父母中缺失一方的親子關係、核心自我評價、
愉悅狀態等方面的得分都顯著低於與父母分離的留守兒童、半留守兒
童和非留守兒童;並且,離父缺母留守兒童和離母缺父留守兒童在煩
亂與迷茫兩種消極情緒中的得分也顯著高於其他各類學生。另外,留
守兒童逆反期提前至小學五年級。在各個年級,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情
感依戀、精神依賴、行為依附得分都顯著低於非留守兒童。值得關注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