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00422
P. 48
中國家庭教育理論之探討
教會子女適應老師的教學管理特點,服從老師學校的安排。父母只有
和教師們同心協力、家校共育,才能給子女們以人的生存生活的幸福。
第三,指導子女基本道德觀、引導其向上向善。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
在社會上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在推動社會進步中所做的貢獻。培養子女
具備基本的道德觀念,學會奉獻愛心,學會責任擔當,學會禮儀文明,
是他(她)成為一個高尚、純粹、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社
會的人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向上向善、不斷進步的源泉和動力。第四,
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教育子女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才,如同種
植花草莊稼一樣,同樣是不能揠苗助長的。雖然子女作為兒童,具有
極強的可塑性和韌性,但家庭教育仍然要按照教育的規律,立足適應
子女的天性,把握子女成長過程中的諸如大腦發育、情感培養、身體
發育、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視窗期,心心相印的給予引導,循循善
誘的給予指導。
(二)培育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培育優秀的兒童,教養健全的
子女,人格比知識更重要。一般人常常期望子女的功課要好、知識水
準要高,卻忽略了功課好、知識水準高的基礎是人格性情好,生活技
能全。子女的人格發展基礎打好了,在學校學習的功課自然而然地就
會好起來,知識水準也就會高起來。培育一些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最
重要的是告訴子女,一個人在社會上要想獲得更多的自由,與幸福的
生活,首先要樹立受約束守紀律的意識,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社會
中,我們喜歡的,不一定就能夠一定要獲得、會獲得,任何人都不能
夠做到為所欲為,想怎麼樣就可以能夠做到怎麼樣,要怎麼樣便一定
能夠是這樣一個怎麼樣。做為父母家長,最好始專注于培養子女喜歡
學習、心懷知恥之心,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第一,喜歡學習。後天
能夠做到喜歡學習、勤奮學習、刻苦學習,日積月累,終究能夠成為
優秀的對社會有益的人才。人情練達皆學問,父母家長只要用心培養
子女對學習的盎然興趣,養成好學的習慣,子女自然會從書中,與長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