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6
P. 47

Vol.6,  No.6, 2019


                            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医疗照顾系统



                                                           黄国杰

                1982年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美国新泽西州执业医師,ABA-CERTIFIED 麻醉医师。


             我1987年去美国留学, 在美国做了二十年医生。(见新三届公
        号文章: 归去来兮,新三届的洋插队)2014年12月回广州一个大型
        公立医院工作至今,己逾五年。


            回国伊始,对国内的情况,甚至不少常用语汇,均感陌生。有人
        在微信上称刚回国的早期为“脱傻期”,有点滑稽,但很实在。现
        在,回国的新鲜感已过,表面的现象看得不少,桌底下外人难以深
        究的,我也只能是一孔之窥。


            在此对这几年国内医院的所见所闻,与个人在美国当医生的所见
        做一比较,与大家分享。挂一漏万,欢迎斧正。

            医疗卫生系统,中外皆非理想状态。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 18%,不堪重荷。奥巴马执政时
        期,争吵好多年,医改最后仅是由政府支付部分,由个人支付部分,商业私人保险运营,解决了过去
        不买保险的20%的人群,仍然没有减少总开支。英、德、法、加拿大等国医疗卫生占GDP 8-10%,但
        国民的生命预期值、新生儿存活率、癌症死亡率等主要指标,与美国无异,换句话说,美国的医疗卫
        生支出有一半是非必要的。


            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总计达7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上一年度的6%提升至6 .2%。
        (1990–2015:a novel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 Lancet . 2017
        May 18 .)


            看看中国的情况。

            1 . 医疗照顾系统的前生今世



            从医院方面来说,过去是国家拨款按一定工资额发放,医疗收入上交。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给予
        定额补助,收入不上交,自行创收发奖金,到目前补助额约为医院总预算的5%,仅能覆盖退休人员开
        支。医院发展,盖房子的经费,是国家拨点、医院负债和银行贷点。


            这种自创自收的机制,无疑为过度治疗、大处方、大检查推波助澜。手术费、治疗费則受价格规
        管,且价格多年不变。例如烧伤大换药收费120 元/次,但换药的手术室铺巾(一次性纸巾)进价三
        百元。这些亏损只能从其它的项目上收回。


            对于支付方,占人口20%的公费医疗一块变动不大,但占80%的社会人员及农民的支付系统则历经
        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的大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农村三级医疗制度,大病逐级上送並报销。
        分田包产到户使这制度无以为继,造成九十年代这部分人全部自掏腰包,医院先收钱后救命,卖牛拆
                                                                                                                 47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