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6
P. 48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房子治病的事普遍发生,成为社会问题。政府为此办了医保(城镇社会人员,强制性,类似于美国的
medicare)、新农合(农民,强制性,但大部分由当地农村社队集体付,或国家补助),这是一大利
民措施,覆盖了96%的人群,卖牛拆房的事少多了,且覆盖很多的预防性医疗费用。这类似于加拿大
全民医保的枫叶卡。医保在未来的医改、定价方面会发挥越来越大的良好作用。
(有兴趣者不妨搜看这个帖子: 一个瑞金人撬动中国医改的前世和来生)
收费仍然是 fee for service, 政府给予公立医院一定补贴。基层医院补贴占比高些,负担一些普
查、接种等防疫工作。大医院补贴占比少很多,5%如上文。医院收入主要靠医保及个人支付,商业保
险占比仍然微乎其微。私立医院也接受医保支付,但无补贴。
2 . 照顾十四亿人口的生老病死,医疗服务系统人员功不可没
十四亿人口的健康,依赖着这里面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和付出。与改开前相比,医院变大了,
技术、药物变先进了,照顾的病人、病种也有巨大变化。笔者工作单位的麻醉科医生,大部分是985
、221名校毕业,不少还是硕博连读,情商、智商一流,每天勤勤恳恳,过时超负荷工作。当然,患
者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抱怨无休止的工作,收入低,这些都是事实。
改开四十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至七十多岁,几百万医务人员功不可没。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药
物,世界有的,中国也有。最新的器械、药物、手术方式,只要外国推出了市场,不出两年,也会在
中国出现。
3 . 医疗照顾系统的公益性
美国医院绝大部分不是公立医院,而是由各个医院董事会拥有並运营,绝大部分(90%)医院是非盈
利性,董事並不受工资。医院从历史上多为教会或医生创办开始,其性质其实是公益性。美国政府对
医院并无价格规管,且不允许各医院统一价格,否则视之为垄断,属犯法。主要西方国家,如英国、
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公立医院佔大部分。英国和香港地区允许少部分私立营利医院,视为对公立
医院的补充,如香港的法国医院、养和医院等。私立医院收费昂贵,乳腺癌单纯切除,收四五十万港
元。
全中国私立医院几乎全为盈利性质,在数量上超过公立医院,占比全部在册医院51%,但只诊疗了
20%的门诊量和10%的手术量。私立与公立的区别其实只是它财政上没有国家补贴(如上文所说那5%
),院长不经政府任命(不在体制内)。其它方面都受相同的規管(至少理论上如是),如业者需有
执业证,也经三甲、二甲之类医院评审等。私立医院目前还不是主流,未能担负起主要的医疗任务,
也受卫计委的资质评审,但这类评审里面有多少水分,水分是如何渗进去的,則不得而知。业界中也
有资质很好的,如北京长庚医院、广州的三九脑科医院,人才、服务质量一点不差于同类公立医院。
全国文革后建立的第一个私立医院是广州益寿医院(1983 年),在三元里益寿路。我的一个远亲
广州光华医学院毕业,分配在外地工作,1982年回广州向香港親戚筹钱成立,维持到现在,但也无什
么大发展。大部分私立医院(数量占比80%)是福建浦田人创立並控制。是1980年代满街贴电灯杆广
告“性病佳音”的游医所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