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Issue 6
P. 53

Vol.6,  No.6, 2019


        给付比例降低(从 60%降到 40%),解决看病难问题。


            住院医规培在1990年代就开始,中山医1996年起,分配到本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要培训,轮科三
        年才正式入组,然后升主治。这是各地自培。当然标准及水平就参差不齐。现在是全国统一标准,统
        一考试。中国医師协会張灵雁会長2015年9月说:医改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培训。我们当
        前常说的“看病难”和推进分级诊疗难,难的原因是基层缺少合格的医生,缺少高素质的医生。国家
        对医生培训制度的建立,正是从根本上、长远上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巴德年院士说,住培制度是一
        场革命。


            卫计委2015年1月开始全国规培,2018年己经有毕业生。头两年的规培生,实际上是医院原计划
        已招聘的医学毕业生,转入正式的规培,规培毕业后留下本院。2017年开始,向“社会人”开放,从
        医学院校毕业生中直接进入规范化培训,考核毕业后自找工作,与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相似。


            我在国内医院的日常工作,与在美国工作基本一样,就是临床麻醉,每天负责两三个手术室的麻
        醉,每间手术室带一个规培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规培很快就会有成果: 明年有社会人学生毕业。过
        半的人计划考硏究生,小部分计划直接找工作。卫计委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显然是正确的方向,
        其初衷也是向美国的医生培训看齐。美国医生社会地位高,薪水高,培训系统完善,一般外科住院医
        生要独立完成一定台数的手术(依各专业不同要求各异)才能毕业,规培完毕可以独立手术开诊所。


            中国的规培,临床老师没有动力也没有责任感让学生独立完成手术。各种类手术是由相应资质的
        医生负责的,美国老师会让住院医师放手不放眼去做,承担责任。中国的老师一般自己做关键的步
        骤,住院医通常是拉钩、缝皮,等于做三年的intern。做完住院医师再熬三五年,升为主治医生,才
        有可能完全主刀并负责。从效率这一点上说,中国的培训周期更长。因此,住培毕业后考硏究生读硕
        士,边读书边工作等待升主治,言之成理。考硏也不是容易的,而且还要讲究本科毕业院校。非985
        、211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毕业了也不容易留在大医院。另一个路径是“亚专科“培训,经额外的两
        三年培训,训练成独立的医生,培训后可独立手术。卫计委2018年己经铺开这种培训,如在麻醉培
        训“小儿麻醉“专科医生。


            在中小医院直接工作的医生,目前其继续训练就沿用过去几十年的方法,师带徒。由老医生带着做
        些小手术,悟性好的,慢慢做大,或再去大医院进修。


            希望大量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下沉基层医院,达到各处医院医生同质化的目标,这需长期努力,
        不易一蹴而就。


            7 . 家庭医生培训:


            英美医生队伍,百分之六七十是家庭医生组成,治疗常見病,向病人推荐专科医生,是患者寻求医
        疗的第一关,所谓的gate keeper。不少家庭三代人都是同一个医生给看病,与病人建立了长期关系,
        互相信任。在专科医生的选择上,家庭医生的推荐通常是首选, 在中国缺了这一环。平常无人督促做体
        检,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常见的癌症体查阙如。不少工作单位提供年度体检,农村也有免费体
        检名额开放。但体检报告出来了难以有医生随访跟进,放抽屉里,等同没有体检。一旦出现症状了,
        病人如盲头乌蝇,不知找谁,只能看医院排名去挂号。这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


                                                                                                                 53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