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CLAP Life Architect Programme (v.20180322)
P. 12

2.3 設計理念




       朋輩作為事業發展轉變的媒介:裝備青年人成為領導者


       青年協助 vs 青年主導
       由朋輩推展的介入與支援模式(例如:朋輩輔導)已廣泛應用於教育及社區的環境中,並能夠促進心理社交
       發展和推廣正面的個人行為。在大學和中學裡,以朋輩推展生涯規劃服務已被視為正面和有效的介入策略,
       有助促進學生在社交、心理和事業上的發展。朋輩輔導員和受支援的學生均能從不同形式的朋輩推展的介入
       中獲益不少(e.g., Karcher, 2009, Whiston and Sexton, 1998)。由朋輩推動的介入當中的共同體驗或「雙重影
       響」包括 : 提升自我效能感、自尊感、社交溝通技巧、學術表現、學校聯繫感和親社會行為的頻率。


       美國學校輔導員學會(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提倡在學校的諮商及學習計劃融入朋
       輩推展的元素,譬如在 ASCA(2015)的最新立場聲明中便表示:


       “ASCA believes peer support programs are a means of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ies, define positive values includ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learn pro-social behaviors
       (Varenhorst, 2004). Furthermore, ASCA belie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s is
       enhanced by the informed implementation of a peer support program, which can provide increased
       outreach and expansion of services”


       本港有部分中學將朋輩推展的介入模式納入學校的諮商及學習計劃中(例如:大哥哥、大姐姐輔導計劃)。
       綜合「賽馬會鼓掌 ˙ 創你程計劃」的經驗,有以下觀察:


       •在學校和社區仍有大量空間可以發展和擴展朋輩參與的生涯規劃活動。


       •接受培訓(即能力提升)後,青年人能夠透過參與不同類型的事業發展計劃,裝備自己以支援他們的朋輩。
         以朋輩推展的活動(Peer-delivered programme),朋輩參與的程度可劃分為從「青年協助」(即是作為一
         個支援者)到「青年主導」(即是朋輩支援者,並參與計劃的設計和實行)。


       •「青年協助」是香港現時普遍的實踐模式,而「青年主導」的推動模式還有待被介定及發展。


       •教師和青年工作者的支援與督導對於成功推動由朋輩推展的事業發展計劃極為重要。然而,他們未能有確
         切的方法培育青年人以及他們未清晰在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計劃、組織、評估、監測和持份者的參與是使青年主導事業發展計劃成功的重要步驟和特點,這些關鍵要
         素在現時並不一定得到充分的關注。


















       10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