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1060703_台中學儒高普考場電子書_P28
P. 10
台中學儒 高普考行政專班 7/16 全新開課 04-22290111
張:
服務公民,而非顧客。
公共利益的追尋。
重視公民資格更勝於企業精神。
策略思維、民主行動。
理解「課責」並不容易。
服務而非領航。
重視人民,而非只重視生產力。
「社群治理」與「三大治理模式比較」
社群治理係指以網絡為分析單元,重視共同信念與公民治理,是一種將中央政府
權力向外移轉,以公共商議為模式,實踐「社會建構」的交互主觀共識。傳統行政
(1887-1980)的官僚治理、新公共管理(1980`s)的市場治理、新公共服務的社群
治理(2000`s)三者的比較,說明如下:
比較面向 傳統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務
治理型態 官僚(科層)治理 新治理或市場治理 社群治理
/協調機制 /層級與權威 /市場與價格機能 /公民社會與信任
理論基礎 政治理論 經濟理論 民主理論
公共利益的 公共利益乃政治的體 公共利益乃個人利益 公共利益是共享價值
意涵 現,並於法律層次中展現 之整合 與對話的結果
行政人員負 雇主與選民 顧客 公民
責對象
政府角色 操槳者 領航者(扮演市場力 服務提供者(公民與
量的媒介) 社群利益的談判與協
商)
課責途徑 層級節制 市場趨力 多面向的
行政人員向民選的政治 自利的加總將導致廣 公共服務人員必須關
領袖負責 大的顧客其所要求的 注法律、社群的價
結果 值、政治規範、標準
與公民利益
組織結構的 官僚體系 分權的公共組織 內外共同領導的合作
假定 協力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