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1060703_台中學儒高普考場電子書_P28
P. 15

台中學儒 高普考行政專班 7/16 全新開課 04-22290111

               式的問卷討論法。此法強調群體力量的發揮,而使決策者瞭解政策問題之所在。
               有數項原則:匿名(Anonymity)原則、複述原則、控制回饋、團體回答統計、專
               家共識原則。

               「沉澱成本」(Sunk Cost):

               決策時受到已有設備、投入資源之限制,不能隨心所欲的作決定,為決策障礙因
               素之一。

               「漸進決策模式」(Incrementalism):

               學者林布隆(Lindblom)提出,係指決策只是對過去的政策作修正。所謂決策制
               定,係指政策是經由團體彼此互動妥協而逐步的修剪增訂,而非全然的創新。

               「被擄獲的機關」(Captive Agency):又稱俘虜性組織
               係指某一個行政機關所管轄的標的人口,常會組成各種利益團體,一方面向該機

               關爭取權益,在此種相互利用、相得益彰的情況下,行政機關遂為利益團體所控
               制,變成了利益團體的俘虜,被迫回應利益團體的需求。(亦即行政機關成為利益
               團體守護神,制定偏袒特定團體的政策,又被稱為「管制俘虜理論」)


               「審議式民調」(deliberative polling)
               係指由隨機抽樣方式,抽取具有代表性樣本的公民進行商議式民調活動,過程中
               提供參與者理性思辯的場所與充分的資訊,建構出審議後的民意。其實施過程為
               受邀者聚集在一起,先進行第一次意見調查,隨後透過研讀資訊、小組討論以及

               與專家官員對談後,再進行一次調查,以瞭解其在瞭解議題的情境下,對議題所
               持的看法,供決策者參考。

               「垃圾桶式決策模式」(Garbage Can Model)

               所謂垃圾桶式決策模式,是指組織的決策過程就好像是將「許多解決方案、問題與
               決策者丟置在一個容器(吾人姑且稱之為垃圾桶)中隨機碰撞的結果」。此乃因「組
               織化的無秩序」特性所造成。此模式有三項特質: 有疑問的偏好。                                     不明確的技
               術。 流動式的參與。


               「政策窗」(Policy Window)
               金頓(Kingdon)於 1995 年以垃圾桶模式為基礎,提出「修正的模式」,其決策模
               式包含三種與垃圾桶模式相似的特質:問題、政策、政治。這三項獨立的支流最
               後在某一個關鍵時刻連結在一起,即問題被認知、解決方案可被取得、政治氣候

               營造出改革的契機,此一時機即為「政策窗」的開啟。因此,決策者、政策分析人
               員、各方參與者均應設法努力開啟政策窗,並把握短暫開啟時間,制定自己偏好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