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1060703_台中學儒高普考場電子書_P28
P. 17

台中學儒 高普考行政專班 7/16 全新開課 04-22290111

               的政策。

               「團體盲思」(Groupthink)
               係指團體內因具有高度凝聚力,強調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因此壓抑了個人獨立思
               考判斷的能力,放棄批判及提出不同意見的機會,最後使團體產生錯誤或不當的

               決策。是以團體思考主要論點是高度凝聚力的團體,尋求團體一致的傾向而干擾
               了個別的思考。

               「公平理論」:

                係指成員會以他的「投入」努力(input)和「產出」結果(outcomes)的「比率」
               與他人比較,若人們如果感覺所得報酬的數量與其努力間有差距,將會設法減少
               其差距。另外,其差距愈大,將愈努力設法減少差距。

               「增強理論」:

               係以史金納(Skinner)學習理論為依據,主要探討員工被激發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
               維持,其假定人的行為會受「增強物」所控制,為一種行為制約與控制理論。有三
               項基本因素: 人是「被動的」可用各種方式激勵,摒棄人會「主動」與自動自發

               行為的說法。 注重可以觀察及測量的行為本身,摒棄內容理論與過程理論中「需
               要」、「壓力」、「目標」為基礎的行為解釋,因為這些方面無法觀察與測量。
               人在行為上持續改變來自於增強的行為或經驗,換言之,經過增強,希望的行為
               會增加,不希望的行為可減少。


                「公眾關係」(Public Relation)
               政府機構以大眾利益為『前提』,以本身之良好表現為『基礎』,運用各種『溝通
               途徑與媒介』,有計劃地宣揚自己,以爭取或維持公眾對本人或本機構之了解、信
               心與支持,同時防止任何可能之攻擊,消除任何指摘與誤會,進而建立並維持其

               與公眾彼此間健全的、建設性的關係之活動。

               「第三者政府理論」(The Third Party Government Theory):
               第三者政府理論認為,針對政府行動的轉變和多樣性,在公共服務的輸送上,必
               須仰賴非政府的機構,即政府需透過代理人(非營利組織)來運作。


               「組織位置理論」(The Niche Theory Organization):
               任何組織在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之下,都有可能選擇迴避競爭與不確定結果的風
               險。從組織與環境的關係而言,此種迴避現象稱為組織惰性(Organization Inertia)

               現象。亦即組織缺乏回應性及效率。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